當然,敢於招惹的人和勢力就越來越少。
而萬壽山一脈又因為封山三百萬,不參與萬物爭霸,那就更加沒人去擼虎鬚了。
萬壽山一脈名聲高而低調,一心一意開發勢力範圍之內的資源,又沒有戰爭干擾,境內一片太平安寧,欣欣向榮。
在這樣的背景下,陸續有不少被打散、被驅逐的種族,當然,更多的是零散、獨行生靈請求庇護於萬壽山一脈羽翼之下。
萬壽山一脈按照鎮元子離開前的指示,簡單辨別善惡以後,善者一律接收,惡者一律驅逐。
辨別善惡雖然有很多方法,但是想要完全區分也不可能,因為善與惡之間界限本來就不清晰,站在不同角度看問題,善惡可能截然相反。
而且善與惡往往在於一念之間,萬壽山一脈勢力範圍內,也難免會混入不少不善之輩。
隨著人口不斷增加,萬壽山一脈各項發展也越來越繁榮,但是不少問題也隨之產生。
比如:腐敗、特權、仗勢欺人等。
鎮元子等五人,花了五百年時間微服私訪,期間,不可避免發現了許多問題,讓眾人印象深刻的有五個典型。
一是鎮守東方之牛族,牛範,一個普通牛族族人,草根逆襲,因為他不像其他族人一般老老實實,而是善於察言觀色,阿諛奉承,也算牛族的一個異類了。
牛範,靠著有幾分小聰明,經過多年取巧專營,混到了掌管一片不大的地界,雖然地域不大,但也算掌權了不是。
掌權日久,又失了制約,牛範的私心開始滋生,話說有一年,牛範掌管地界,有一個副手因公去世了。
牛範就開始忙著組織轄區內,所有生靈湊份子,為死者造一尊寶體雕塑,用來緬懷逝者。
“我這個副手,是探索秘境時遇險犧牲的,沒錯,就是因公殉職。”
“咱們都要出一份積蓄,為其塑造金身雕像,上不封頂,略表一下心意。”
這種事,合情合理,大家正積極性很高。
於是,堪比一個弱小種族的財富,很快便上了禮賬。
過了不久,大家見到一個普通石碑立了起來,上面只是簡單書寫了一個名字,一段事蹟。
至於,牛範口頭許諾的金身雕塑一直沒有出現。
後來,牛範利用手中權力多次進行投機,透過各種卑鄙手段,趁機假公濟私,廣為聚斂財富。
二是鎮守西方之虎族,二世祖,虎舒,有一個好出身,自幼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並且性格暴虐,常常幹些殺人越貨的勾當。
虎舒,長大以後,靠著種族蔭庇,也管理著一方地域,手下豢養一些惡徒爪牙,擅長以殺立威,以惡制惡。
他不僅僅酷烈殘忍,而且貪念很重,以酷掩貪,這是表現在虎舒身上比較突出的特點。
虎舒有兩副面孔,一副是“酷”,在無權無勢者面前,他如狼似虎,酷虐非常。
虎舒的另一副面孔就是“諂”,在權貴和實力強大者面前,他以諂行貪。
他栽贓陷害,殺人無數,殺人後就沒收其財產。
正因為他掌握著一方地界,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以權換錢也就有了雄厚的資本,加上他以暴虐酷殺著稱,更使他在這場權錢交易中處於優勢地位。
一些剛剛遷移過來的零散生靈或者弱小種族,大多都是無權無勢,卻有一些財富寶物。
在虎舒威逼利誘之下,這些零散生靈或者弱小種族,大多屈服,花錢買平安,以求脫禍,這是可想而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