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闈殿試,是科舉當中最高規格的,早在蘇祁安來京都前,就已經知曉了。
但這和他壓根沒有什麼關係,他不是考生,而且考生當中,也沒有和他相熟的人。
無論秋闈殿試,弄得多麼熱鬧,蘇祁安都是沒有關注的打算。
誰知道,這次即將舉辦的秋闈殿試中,三名主考官中,竟然有他的名字。
這是蘇祁安怎麼都想不到的。
殿試主考官,只有三名,但這三位都是位高權重之輩,雖然比不上三公,但分量並不比三公要輕。
而且據說,每一次的殿試主考官,都是要透過朝廷討論的,最後交給陛下過目。
這次選出來的另外兩位,蘇祁安熟識,一位是鄭國公,另外一位就是西北邊境防禦主帥,王震山。
加上他蘇祁安,共同構成這次秋闈殿試的三位主考官。
之所以選這三人,是經過一番博弈的,更準確說是三人身後背景。
歷屆的殿試考官,都會從軍方、朝廷、翰林院,三方選人。
無論選誰,三位主考官代表的身後背景,是不能撼動的,這也算是達成的一種平衡。
王震山、鄭國公他們二人,蘇祁安沒有任何意見,但翰林院的代表,卻是他。
這讓蘇祁安怎麼都想不明白,別說蘇祁安了,當他的名字,出現在考官名單上,在朝堂,可是引發軒然大波。
很自然的會引發激烈的爭議,可無論反對方拿出什麼蘇祁安資歷淺,功名小等等理由。
但卻被身為宰輔的楚國公,用一句話給頂了回去。
「蘇祁安年紀輕,資歷淺這是事實,但他的才華是有目共睹,論身份,是皇室後裔,更是得到夫子親授。」
就是這兩點,讓反對方無法反駁,但他們依舊揪著年紀問題不放。
最後還是陛下下令定奪,覺得蘇祁安有資格擔任本次殿試考官,也算給他一次試煉機會。
連陛下都發話了,朝堂的爭吵,就沒有任何意義。
但有關蘇祁安成為本次殿試考官的訊息,再度讓京都世家權貴,為之一振。
所有人都是沉默不語,但臉上變化的臉色,卻是難掩眾人心裡的激動。
只能拭目以待,這位年輕主考官的能力了。
蘇祁安無奈,甚至都找了夫子請辭,但被文宣給拒絕了。
文宣只丟了一句話,「這事是陛下決定的,如果要拒絕,就上報陛下。」
聽到這話,蘇祁安只能偃旗息鼓。
算了吧,在這時候去觸天子眉頭,怕是嫌自己命長。
既然考官身份被確定了,無法請辭,蘇祁安只能坦然接受。
唯一的好訊息就是,在本次殿試中,各州的考生,蘇祁安都不認識,至少免除了找關係的隱患。
還有兩天便是殿試,蘇祁安只能收拾好心情,以最快的速度,瞭解本次的秋闈殿試。
這次的秋闈殿試,一共有一百二十名進士,由大涼十二州推送。
殿試的考法,和下屬的縣、州二試不同,並不是將一百二十名進士,全部放在同一個考場,集中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