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少林和尚刺殺伊王那一夜開始,已經七天了。
王府還是沒有查到雪庵等人的蹤跡,城門禁令未見鬆懈,大批的官兵換班駐守在城牆上,洛陽城依然有進無出。在這種反常的高壓下,洛陽城的空氣有些緊張。
老孟無視城中的壓抑的氣氛,他自從得了得了般舟三昧秘要,也不管事,整日在衙門後的一間獨院裡暗自潛修,要不就去白馬寺與方丈學武。除了每日耗盡內力以求突破的辛苦外,可說逍遙至極。
孟義山修煉武功的這幾天,錢帳房忙得亂轉,將那輸糧取引的細則執行的井井有條,老孟把那在洛陽四門設賑施粥的差事,也交給了錢倫來安排。
錢帳房不怎麼高興的勸說老孟,說這是賠本買賣。
孟義山笑道:“老錢你這人就是見識短,照本官說的幹!”
錢倫心疼這個差事平白往外扔錢。但只得按照老孟的意思搭起了施粥的木棚,每天飯時發粥,一時遠近窮苦百姓蜂擁而至。
有不少城外的流民闖進來求粥,高峰時候把四個城門全擠得水洩不通,黑壓壓全是人頭。城門駐軍怕出亂子,組織了幾營士兵在城門樓上張弩以待。
一時間糧食流水價的往外送,景況雖然熱鬧,但家有餘糧還敢冒領的幾乎沒有。
孟大人的粥只發老弱。有不符此條件給抓出來除了徭役相抵,別無他法。
若有吵嚷鬧事的,當即就被巡檢司派來的一群大漢飽以老拳。打了個半死再扔到黑石渡去給黃河清淤泥。
這些救濟貧苦的糧食,都是錢倫在“輸糧入庫”這關竅上尖鬥進,平鬥出,糊弄下來的一小部分。
在給王府囤積糧食的同時,施捨出那些米粥不過九牛一毛。底子足了老錢也樂得做好人,發放的粥米黏稠到插筷子都不倒。
事務上有錢倫這麼油滑幹練的人主持著,孟義山徹底當上甩手掌櫃,只是偶爾蓋蓋官印。
這日清晨起來,老孟一身便袍,提了破軍刀就在院子裡面習練。演了幾招,刀勢縱橫,意隨勁到。出手毫無凝滯之處,已經達到圓轉如意的境界。
他武功駁雜,要想達到這一步,比只修一門武學的人還要難上數倍。
兩種截然不同的武功,如果硬要合在一處使,有些招數是怎樣也接續不上的。好在老孟不認死理,想不明白就扔開不管,問題積攢多了,就拿來問廣欽。
廣欽方丈這樣回答
“招數精妙並不表示有用,有些本來就是散手,並不一定就適合與成套的武功配合。當然這也不是定法,有的招數是可以合起來用的。靠你自己用心去感覺。”
老和尚的武功大多講究心傳,這和禪宗的宗旨很貼近。
有了這“信手由心”的綱目做指導,老孟就不去強制組合那些使起來彆扭的招式。雲敖、張帆、王河,王佛兒加上“玄陽經”這四人一書的武學精要都在手中一一驗證,靠著出手的感覺來搭配,去繁就簡,把自己覺得順手的招數串起來,經過反覆施展圓熟後,威力倍增。
孟義山統合各種武功招式的進度很快,但他絲毫不敢大意,因為隨著招式變換,內息的執行方式也要更改。
對內氣執行有獨到要求的招式上,同是一掌劈出,走的經脈就有差別,大多是和後面的本門武學串珠相連的。老孟想變換別家的招數相串,在走氣運勁上就吃了不少苦頭。
也就老孟這個怪胎,靠著柔拳心法砥礪出的強韌經脈,頂住了失控真氣的肆虐,完成了別人大概需要數月之久才能做好的“去粗取精”。
經過了這次淬鍊,這些招式才變成了他所擁有,不再是別人的武學。真正做到信手拈來,稍經實戰就可穩稱為一流高手。
孟義山現在迫切地想找人一試身手,看看究竟有多大長進。
試練的對手是個問題。老孟心想:“王河那太監就算了,準是肉包子打狗。”
先把自己假想成包子,在心裡滅了這個念頭。那餘下最好的目標就是宋繼祖,文賢宗的前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