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公寓,下了珞珈山,瑞恩在路邊攤上買了兩個羊肉餡餅,飽餐了一頓後,坐上了一輛在路邊拉客的公共馬車,起步價十芬尼,一公里之後,根據計數器,每一公里增加五芬尼。
貴族和豪商都有著私家馬車,搭乘公共馬車的多是中產,比如商社的管事,或者低階的行政官員。
瑞恩所在的珞珈山社群距離舅父一家所在的聖羅蘭街區有著一段距離。
十幾公里左右。
以前,為了節約錢財,瑞恩前往聖羅蘭都會選擇步行。
以他的速度,哪怕是走得很快,也要耗費三個多小時。
現在的他,不再像以前那般看重金錢,錢財這東西,純粹靠節省是積攢不下來的,為了節約幾十芬尼的車費而消耗的那些時間,對他來說,反倒是一種浪費。
半個小時左右,瑞恩來到了聖羅蘭社群。
聖羅蘭街區的街道寬闊而乾淨,道路兩旁有著草坪,草坪後是一排排的獨立建築,多是二三層的小樓,在那些小樓後面還有後院,在靠著蘭斯河的那一排建築,陽光溫和的時候,在後院擺上一些椅子茶几,可以坐在椅子上飲著茶水眺望美麗的蘭斯河。
河對面就是巍峨的聖十字大教堂,有一座高大的石橋橫跨蘭斯河,連通兩岸。
聖羅蘭雖然屬於南區,卻和這邊的大多數街區不一樣。
用水藍星的說法就是,住在這裡的多是中產階級,有律師,有市政公務人員,有商人,有醫生,有算不上豪富的小商人……
本世界有個不成文的規矩。
社群和階層有關。
貴族只會住在貴族的區域,中產大多和中產一起,貧民也就只能住在貧民窟內,就拿蘭斯城的貴族來說,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勳爵,他們也會住在北區,若是住在南區,就算是在聖羅蘭這樣不錯的高檔社群,他們也會隱姓埋名,不會把家徽刻在牆上。
傳說在這片街區,就住著一些家產敗落的貴族。
喬丹·貝爾是瑞恩的舅舅,他其實沒有資格住進聖羅蘭。
很久以前,貝爾家族都住在港口區,喬丹只是一個水手,在遠洋商船上討生活,瑞恩的母親瑪麗·貝爾是一家商行的店員。
十七年前,瑞恩的母親瑪麗·貝爾結識了一個叫夏爾的神秘紳士,那個紳士在這片街區買下了一棟房子送給了瑪麗,瑞恩就是在這房子裡出生,在這裡生活了十三年。
十三歲的時候,他被喬丹送去了商行當學徒,離開了這裡。
每一年,也就只有兩三次回來。
現在,房子的主人已經變成了喬丹。
除此之外,瑪麗留給瑞恩的十幾個金路易也落在了喬丹手裡。
畢竟,她去世的時候瑞恩還小,也就七歲不到。
至於那個叫夏爾的紳士,瑞恩從未曾見過他。
也許見過,只不過那時候他還是嬰兒,並沒有記憶。
小時候,在少年瑞恩痛苦的時候,總幻想著父親能從天而降,將他救出苦海。
長大後,他已經明白幻想和現實不沾邊,於是,那個人的身影也就在記憶中漸漸遠離。
人,只能靠自己!
這就是少年的人生感悟。
沒多久,瑞恩來到一棟獨立建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