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這份由陳星親自負責,整理的報告之後,紀暝對目前的局勢有了一絲的安心。
其實星龍帝國的艦隊與星盟的差距並不大,在有些方面甚至還超出,他當初完全是被逆風的那艘飛船給嚇到了。
不過此時仔細一想。
那艘飛船除了在體積、材料和空間跳躍的技術上令人眼前一亮之外,其他方面並沒有太過令人震撼的科技。
尤其是那艘飛船的武器系統很弱小,這一點甚至比不上星龍帝國的武器。
不過紀暝一直以為那是萬年前的科技,現在的星盟應該已經足夠強大了才對,沒想到看到陳星的這個報告,他發現自己過於的擔心了。
星盟的軍隊科技不差,可以說綜合方面確實比他們更強一些,主要體現在他們戰艦的各種輔助功能齊全,技術新穎,是全方位的發展。
有點類似黑亡族的圓盤狀飛船。
不是說形狀,而是說發展理念。
黑亡族的戰艦是全力的追求火力的平均,所以將戰艦造成了圓盤狀,上下左右的火力幾乎差不多強。
而星盟的戰艦則是追求的功能的平均,他們各方面的功能都是均衡的,輔助功能齊全,戰艦裡面娛樂場所,醫療場所,餐飲場所等等,漂亮而且齊全,沒有一個必要的裝置缺少,甚至為了補齊更多的可有可無的裝置,將戰艦的外型造的奇形怪狀,突出的是戰艦的功能繁多而且齊全。
每一艘戰艦都是一個小小的基地,輔助,作戰,維護都可以同時進行。
所以星盟的戰艦普遍較大。尤其是主力戰艦,體積只比人類的超級戰艦小了一些,但是對於這一點,紀暝是不太認同的,在他看來,星盟的戰艦,同樣的人類戰艦,足足可以將它的體積縮小三分之二。
星盟戰艦裡面新增了太多並不能提升戰力的東西。
人類的戰艦體積的提升是為了新增更加強力的武器,載入更加密集的攻擊武器,但是星盟的戰艦卻是為了新增更多的輔助能力,這是兩種發展理念。
人類的戰艦一味的提升戰鬥力,整個戰艦的體型設定到形狀,全是為了攻擊做的改變,這讓人類的戰艦火力上超出了星盟軍隊的戰艦,但是在輔助能力,生存能力,持續戰鬥力上都明顯的較弱於星盟戰艦。
一種是屬於高爆發的戰艦型別,而另一種則是平穩,但是持久,生存力強的戰艦型別。
有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星盟的戰艦如果受傷,可以立即執行自救,開始修復,但是人類的戰艦一旦受傷,只能等補給艦前往才能救助,否則將退出戰場,無法再繼續戰鬥。
誰強誰弱,這個不好說。
人類的戰艦和星盟的戰艦都各有各的優缺點,看這戰艦在誰的手裡指揮罷了。
不過紀暝顯然更偏向於進攻型的現在這種戰艦。
按他的想法,星盟的戰艦明明可以精簡到更小,何必弄的這麼大,戰場上,戰艦越大,承受的攻擊面就越大,這是給自己找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