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天十二式:崆峒派的家法,藏於「玉匕令」之內,「玄天十二,崆峒家法,歷傳掌門,以去邪惡。」,這一套匕法,是從「通天劍法」中,取精用宏,演繹變化而來。近似「通天劍法」,而玄奧之處,卻又勝過「通天劍法」,是專破「通天劍法」而設。
出處《縱鶴擒龍》。
十五練手劍:崆峒外門弟子所學第一套基礎劍法。手正身直立,左手捏決,食中二指輕搭劍脊,長劍直豎,手腕徐迭,劍尖緩緩指向前方,劍勢舒展自然流暢。
出處《武道狂之詩》。
飛鷹迴旋劍法:是由明末崑崙派玄貞子所創,後經向天明融會各家之長彌補了劍法中的破綻。共八八六十四式,每一招都是狠辣無比,盤旋飛舞曲直相乘,好像波浪的四面擴張、變化莫測。
出處《武當一劍》。
分光劍法:崑崙派鎮山劍法,武林中都誤為崑崙派「分光劍法」只有九十六式,其實大謬不然,這套劍法共有一百另八招,其中有十二式為全套劍法的精華,故又稱「追魂十二式」,變化神奇異常。
出處《飛燕驚龍》。
玄天神劍:一種玄門頂級劍法,劍法疾發如風,點刺劈撩,劍劍進擊,劍風四蕩,劍氣縱橫,可以說真是翩若驚鴻,快若游龍,已是十分凌厲。劍招愈展愈快,攻如雷霆疾發,守如江海凝光,揮灑自如,有若行雲流水,恰到好處!
出處《劍海情濤》。
太清劍法:崑崙派久已失傳的劍法,一共只有十二招,每招三式,演為三十六式,乍看起來似乎極為簡單,異常繁複,變化多端,在劍法之中,含有無上玄機。
出處《縱鶴擒龍》。
崑崙十三劍:崑崙山共有十三套劍法,其中「劍寒」以寒氣見長,傳於二弟子金凌霜;「劍蠱」陰勁破心,由三弟子屠凌心繼承;其餘「劍影」、「劍浪」、「劍豹」、「劍蟒」、「劍飛」等劍法,各由眾知名弟子各得其一,唯有崑崙山上的天才劍客卓凌昭集大成為一體。這一十三套劍法無一不是博大精深,乃是數百年來無數前輩高人苦心創制而成。這十三套劍法相互制肘,難練異常。
出處《英雄志》。
天遁劍:有著變化極其繁複而又極其凌厲的劍招,使開時劍光飄瞥,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這套劍法以狠、準、捷、變四字訣著名,來無蹤,去無跡,所以稱為天遁劍法。
出處《雲海玉弓緣》。
雪雨劍法:劍氣如雪,劍光如雨是對此劍法最好的寫照。不但迅快絕倫,一片劍影,有若銀蛇亂閃,勢道凌厲已極!劍光突然爛散,化作一片流動的寒星,宛如火樹銀花,纓咯繽紛,漫天飛灑,怕不有百十點之多,如一蓬細雨灑落人間。
出處《俠少》。
風雲九式:劍氣飄飛,施展如風雲變幻,以奇致勝。凌空一振,劍光化作一片劍雲,劍勢未到,一片凜冽森寒的劍風,已經籠罩了兩丈方圓,使人可感到這片劍雲佈滿了濃重的殺氣!
出處《血堡》。
天罡劍法:號稱無敵劍法,手中長劍直豎,緩緩朝前推出,劍勢才一推出,就青虹暴漲,光芒四射,劍氣瀰漫,發出嘶然輕嘯!有奪天地造化之能、鬼神莫測的奇奧兇狠霸道聲威。
出處《鋒鏑情潮》林君珂。
風火劍:為入門劍法,主力鍛鍊最基本的運劍、身法、步法、發勁、速度和準繩。當中七成都是攻招。
出處《武道狂之詩》。
瀧渦劍:進一步修習發勁力量的法門。每一劍揮出去都划著弧形,劍勢悠然,如白雲舒捲,如春水漾波。輕靈自然,不著絲毫力氣,但真氣所在,自然有力,深得一個柔字的決要。劍動如旋渦,善攪動敵人兵器。
出處《武道狂之詩》。
水雲劍:專走孤線的防守形劍法。劍劍都走偏鋒,不類正派劍法,但卻別具威力,招式柔韌圓轉,隨時蓄勁待發。劍勢綿密,絕不留情。
出處《武道狂之詩》。
伏降劍:又稱「慢劍」,主要鍛鍊出劍的精神意念,令修習者可以初步掌握「借相」之法。 另有一套「伏降劍椿」,是以雙手提著重劍以各種姿勢作定式靜立,能加強凝聚意念的功夫和呼吸血氣的機能。
出處《武道狂之詩》。
圓梭劍:基礎的雙劍法,主要學習雙手各自運劍,並鍛鍊身步,身形斜轉,劍光一閃,居然由下而上,劍尖指向對手執劍右腕。能培養久戰耐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