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拙來到後廚的時候,有個四十五六歲的廚師在門口等著他。
估計剛剛那個中年人已經跟這邊通了電話,他見到徐拙臉上帶著微笑:“想學潮汕腸粉是吧?正好我是潮汕人,走吧,我給你演示一遍。”
服務員小聲的給徐拙介紹:“這位是我們餐廳的主廚謝海龍,是我們老闆重金挖過來的,他可是粵菜大師鄭光耀的徒弟喲。”
鄭光耀?
這不是跟老爺子和於培庸齊名的那位粵菜師傅嘛,同樣也是國宴主廚出身,八十年代中期,他在羊城創立了鄭粵樓酒家,現在隱隱成為羊城傳統粵菜頭名。
而鄭光耀更是被稱之為粵菜發揚第一人,他的徒弟遍佈嶺南各大酒樓,甚至一度成了各大粵菜飯店的招牌。
只要有鄭光耀的徒弟坐鎮,飯菜就不會難吃,這幾乎是老羊城人的共識。
徐拙去羊城時候,還去鄭粵樓吃過飯,不過因為沒有提前預約,所以沒嚐到鄭光耀親傳弟子的手藝。
真沒想到,在中原居然遇到了鄭光耀的徒弟。
而且還有機會跟他學習做潮汕腸粉,這真是意外之喜。
兩人聊了一下,沒想到謝海龍居然認識徐文海。
他帶著徐拙走進廚房的時候,還回憶了一把上次在羊城跟徐文海見面時候的情景。
“當時你爸跟你媽在羊城去拜會我師父的時候,正好恰逢我們給老爺子慶生,就認識了。這次我來中原,也有跟你爸重聚的心思,畢竟這是他的地盤嘛。”
他對徐家酒樓在省城的創下的名頭很是欽佩,但是徐拙知道,他這話只是為了謙虛而已,人家鄭光耀的成績比自家老爺子閃亮得多。
進入後廚,徐拙發現這廚房真大,比徐家酒樓的後廚還寬敞,一群學徒模樣的人在忙著做各種茶點。
謝海龍帶著徐拙來到一個角落中,這是做腸粉的地方,各種西關腸粉就是在這邊做出來的。
“潮汕腸粉的特點就是料多味濃,正好今天我們準備的配料挺充分,咱們這就開始。”
說完,他就把做好的米漿端了過來。
所謂腸粉,其實是把米漿配上各種配料隔水蒸熟,淋上秘製的醬汁就可以大塊朵頤了。
因為蒸出來的米漿嫩滑爽口,像是豬腸一樣,因而得名腸粉。
謝海龍手很麻利,他先在鍋裡接水開大火燒著,然後拿著一個小碗,先在裡面打了一個雞蛋,在裡面放入蝦仁、生蠔、豬肉碎、香菇碎、臘腸丁等各種配料,攪拌均勻後放在一邊備用。
接著從櫃子裡拿出兩個一尺見方、像是抽屜一樣的的鐵皮盤子,旁邊居然還配著拉手。
謝海龍先把這兩個盤子清洗一遍,然後擦乾,在裡面刷了一層油,舀了一勺米漿倒了進去,轉動一下鐵皮盤子,讓米漿均勻的鋪在盤底,然後把碗裡剛剛那些配料倒進去,把這鐵皮盤子放在鍋裡開始蒸。
另一個鐵皮盤子也如法炮製,澆上米漿撒上裹著蛋液的配料。
等這個做好之後,謝海龍掀開鍋蓋,看了一下鍋裡那個盤子蒸的情況,從旁邊的菜筐裡捏了兩根生菜和一小把豆芽丟了進去。
再次蓋上鍋蓋,差不多過半分鐘左右,他再次掀開鍋蓋,也不怕燙,隨手就把鍋裡漂浮著的鐵皮盤子給拿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