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鍋裡的醬逐漸變得香味四溢,濃郁非常。
姜燼這邊也點了點頭,轉頭看向了不遠處的另外一個大案板。
在那案板上放著一大塊已經醒好的麵糰,還有一根熟悉的擀麵杖。
看這架勢再加上那一鍋炸醬就知道,今天早餐的餐點肯定就是麵條了。
或者說得再準確一點,今天早上姜燼準備做的是“炸醬麵”。
“炸醬麵”,在他原先的世界是非常著名的一種麵食。
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裡慢慢爆響,再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甜麵醬炸炒,得名炸醬。
麵條那邊則是煮熟後撈出,夏天要過水,冬天鍋挑,再澆上炸醬,拌以菜碼,美味即成。
這炸醬麵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其中還是有挺多講究。
肉丁必須是四六肥瘦開的,肥肉多了太膩,瘦肉多了不香。
幹黃醬、黃豆醬、甜麵醬和油的比例得妥當,否則要麼太膩要麼太乾。
菜碼傳統得是黃瓜絲、心裡美蘿蔔絲、青蒜、豆芽菜、白菜、芹菜、青豆、大蒜,攏共八種。
炸醬噴香油潤,菜碼清脆解膩,麵條爽滑有勁。
全部弄好後再放在青花瓷大海碗裡,瞧過去五色俱全,眾星捧月般的,煞是喜慶。
姜燼自己就是做面的大行家,做一碗地道的炸醬麵自然不成問題。
但礙於這邊找不到幹黃醬、黃豆醬和甜麵醬的緣故。
他也只好以現成的材料進行改良,改造成了番茄肉丁的西方版本。
番茄這種食材,酸甜可口,基本上沒有什麼東西是不搭的。
再加上肥瘦肉丁用油這麼一炸,澆在面上也是一絕。
至於其中不足的醬香味,則是以羅勒醬等香料進行補齊。
這樣出來的茄丁炸醬酸香可口,保證讓人吃一碗想兩碗,吃兩碗想三碗,吃三碗再減肥去。
當然,除了炸醬之外,麵條本身也很有講究。
雖說他們手上有現成的類似意麵的乾麵條。
但用那些半成品來做的話,始終差了不少意思。
所幸“無冬鎮”生產小麥,麵粉的品質相當不錯。
姜燼找到了一袋上乘的中筋麵粉,親手和麵,活好面後才處理的炸醬。
現在炸醬已經做得差不多,也到了下面的時候。
在一旁的寇蒂以及門口的薇綺夫人驚訝的目光注視下。
這位年輕廚師熟練地將分成劑子的麵糰放在面板上。
用兩手握住麵糰兩端,抬起在案板上用力摔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