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078【上海街九龍大押】4500字

九龍,旺角,上海街。

上海街是油尖旺區的一條街道,貫穿油麻地及旺角。街道南北走向,南起柯士甸道,北至荔枝角道,即是與彌敦道、廟街、砵蘭街及新填地街相連。

早在1909年時,當時彌敦道還沒發展起來,上海街是旺角區乃至整個九龍最繁華的地帶之一。

早先原名為差佬街,得名是因身後的位於眾坊街的油麻地警署,那時候取名差佬街,是因為上下班的時候,經常能夠看到軍裝警下班回家,一眼望去,大多都是差佬,所以被當地人稱呼為差佬街。

後來隨著內地戰亂,逃難來香港的內地人越來越多,而一眾上海富商和名流齊聚於此,開設了很多上海金店、典當行等營生,終在1911年的時候,被定名為上海街。

時至今日,上海街最繁華的除了金店以外,那就非典當行莫屬了。

包括霍宗明的九龍大押在內,現今這一條不算太長的街道總共有八間典當行。

香港的典當生意差不多從一開埠就有了,只不過在這之前,一直是不受港英政府的承認。

一直到一九二六年港英政府頒佈典當法例後,第一間合法當鋪在一九二六年設在西環水街附近。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軍佔領香港,香港的典當業受到衝擊,許多當鋪關門歇業。直到一九四五年香港重光後,因當時“通貨奇缺“,港府為週轉金融,乃催促典當行業復興,在當時港府的支援下,一九四七年港九押業商會正式成立。

那一年,霍宗明也是從內地的廣東中山來到香港謀生,在香港島成立了自己第一家典當行。

會成立初時,全港只有11個會員,霍宗明是其中之一,到了現在,會員總數也並未增加過多,只有九十多人,一方面是因為典當行生意本就競爭激烈,不想太多人參與進來,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很多典當行早已聞名遐邇,口碑名聲皆有,外人自是很難插足進去。

霍宗明新開的這家九龍大押就坐落在上海街的街角。

等霍耀文坐車來到上海街後,順著之前得到的門牌號,一路走過去,終於在上海街末尾的街角處,看到了內部“九龍大押”四個大字。

街角那一座獨立而突兀的舊式低層粵式樓房,樓下門外高懸一幅蝙蝠型紅底白字鑲金邊的“押”字大招牌,門內一塊齊人高寫有“九龍大押”的木版屏風,將過路人好奇的視線擋在了典當交易現場外面。

霍耀文徑直走了進去,穿過屏風,發現內部的空間並不是很大,除了一小塊站腳的地方外,正面則是一排高大而森嚴、帶窗框的大櫃檯。

櫃檯裡站著一個上了年紀,身著唐裝,板著冷漠面孔的老人,他在看到霍耀文後,冷冷的說道:“靚仔,要典當些什麼?”

“請問一下,霍宗明在不在?”霍耀文看大爺爺不在,便張口問道。

“你找我們老闆做咩?”老人皺著眉。

霍耀文回答道:“哦,他是我大爺爺,今天來看看他。”

聽霍耀文這麼說,老人狐疑的看了一眼對方,說道:“等下,我去問問。”

轉身離開櫃檯前,忽然想到什麼,回頭問道:“你叫什麼?”

“霍耀文。”

一聽霍耀文這三字,老人算是肯定了剛剛他說的話,畢竟姓霍又是耀字輩,肯定是自家老闆的孫輩。

不過該問還是得去問問。

這不,當老人去了後院,跟正坐在茶几邊飲茶的老闆說外面有個叫霍耀文的人找他時,霍宗明連忙起身跑了出來。

看到霍耀文後,他笑呵呵的道:“耀文你怎麼一個人過來了?你老豆老母還有阿嫲呢?”

“大爺爺好。”

霍耀文禮貌的喊了一句,看了一眼手錶,方才回答道:“我是直接從港島坐輪渡過來的,沒有回家,不過想來他們應該快到了吧。”

霍宗明開啟櫃檯一角的摺疊小門道:“呵呵,好,進來說,進來說,你大奶奶還有你大娘都已經在家裡準備飯菜,等你們一到就能直接回家吃飯了。”

霍耀文從狹小的門道內鑽進去後,發現裡面的空間還挺大的,除了候在櫃檯內的朝奉座椅外,還有一個巨長的桌子,以及一個形似保險箱的櫃子。

或許是看霍耀文一直打量著櫃檯內的情況,霍宗明笑呵呵的說道:“這長桌子是專門用來收客人典當物品的,一般不太值錢的東西都會放在這裡,到夜間關門前,會收進後院的倉庫內,至於這個櫃子則是保險櫃,是前段時間你大伯買來的,說很安全,沒有鑰匙的話,你就算拿鋸子都鋸不開,而且足足有一百多斤,一般人一時半會也拖不走。”

“還有人偷當鋪?”霍耀文眉毛一挑。

“有,怎麼可能沒有。”

霍宗明嘆息道:“去年,我在港島的中山大押店裡,就有一夥人盜竊,幸好當時屋記憶體放的貨物不是很多,倒也沒多大的損失,但裡面的現錢都被摸的精幹。”

其實典當行一般夜裡面都有人守著典當的,但去年暴動宵禁,到了夜裡面只能關門,這不就被一夥賊人看上,偷走了一些金銀首飾和不少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