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務之急 李巖家人
見唐景窯沒說話,張知木知道他還需要一點兒時間進入狀態,就岔過話題說:“唐先生,還有一件事兒要聽聽你的意見。我們現在已經接管了開元新河的管理,可是我們也發現,那裡的河道已經淤堵的很厲害,我們必須儘快的開始疏通工作。不然堵得越厲害越不好疏通。我們的想法是:一,搞一種挖沙船,將航道底下的泥沙挖出來;二是準備在開元新河的入口處建設一條用閘門控制的攔水壩,想在水流大的時候,加大開元新河的流量,用流速高的水流沖刷河道。以後要是想長遠的解決黃河水患的問題,還是要修建一條黃河的攔河大壩。水大的時候蓄水,水小的時候放水,讓黃河保持一定的流量,這樣黃河泥沙沉積的就不會這麼厲害。這是長久之計。”
唐景窯以前一直是管理河道的官員,聽了張知木的話,激動的說:“張總,要是我們能修建一條黃河的攔河大壩,將三門峽水位抬起來,我們的船過壩的時候用船閘控制,那麼黃河就可以暢通無阻了。這可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兒。至於你說開元新河清淤的事兒,我想去看看回來再說。不過你說的要是能製造河底挖沙的船,我看應該現在就造。我覺得這個方案可行性大。就是那裡不用,我想我們的小淩河可能以後也要用。”
唐景窯的話,讓張知木聽了很高興,這是個很謹慎的人,沒有實地考察過他輕易不說對錯,這樣的態度才是幹事兒的態度。
一直到唐景窯的事說完,石濤才說話,“張總,我有兩件事兒想跟你彙報。一個是我們把窯崗到運城和窯崗到淩水碼頭的實際距離實際測量了一下之後,我們又用六分儀進行了測量。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六分儀的測量精度完全能滿足航海的需要。不過我們也發現,這個測量與時鐘的精度關係很大。我也聽說你已經安排人開始搞航海鍾。要是有專門的航海鍾那就太好了。還有就是我們建的零子午線紀念塔和標誌物已經建成。我覺得應該搞一個建成儀式,同時也宣傳一下地球和航海方面的知識。”
看著石濤一張消瘦的臉,張知木知道,他們為了六分儀的事兒沒少下功夫,說:“六分儀成功了,我要祝賀你們。這可是開創了未來航海新時代的大事兒。”張知木邊說一邊往門外走,到了門外,對楊玉琳說:“把《窯崗週報》的範總編請過來。”
回來後又說:“石濤,我讓範總編馬上過來。你能不能寫一篇關於地球是圓的和航海方面的科普文章,登載在《窯崗週報》上,你們的子午紀念塔,我讓範總編給你們好好的宣傳一下。然後確定一個時間搞一個落成儀式,把動靜搞大一點兒。”
石濤說:“沒有問題,文章我寫。紀念塔和標誌物的落成儀式就請公司幫著安排吧。”
范進福總編來了之後,張知木把讓他們宣傳本初子午線紀念塔和標誌物的落成儀式的意思跟他說了,範總編說:“這沒問題,我們的報紙就希望事情越多越好。”
張知木對范進福說:“我們還準備出版一本雜誌,叫《科學》。裡面的內容主要是介紹科學技術知識。內容有盧炳義他們成立一個部門負責,印刷就由你們一起給印刷。”
“好我們印刷沒有問題。”范進福說,“還有一個事兒,我們想把《窯崗週報》辦成日報,你看行不行?”
“這是好事啊!”張知木說,“不過你們沒有必要改變《窯崗週報》。這週報還要保留,你們的日報也沒有必要搞得像週報這樣大的篇幅,日報可以辦的短小精幹,使資訊傳播的快捷為主。儘量登載最新資訊。我們的山西各地的電報都開通了,有最新的訊息都可以迅速的傳回來。不過你們的記者隊伍也要擴大很多了。以後,我們還要搞廣播電臺,也需要很多資訊。你們的做法好!”
“不過我們的紙張用量實在是太大了,”范進福說:“我們的報紙要是發行的話,就開始收費吧!最起碼收個成本費。”
“這件事我看行。我們可以分幾個價錢。一個是全年訂閱的我們要給一個優惠價。零售的要有另一個價。還要注意給那些幫你們賣報紙的有一點兒優惠的差價。”張知木說:“你們開始收錢了,也就可以承攬廣告業務。這也是你們的收入。”
范進福說:“好的,我們回去就研究這件事兒。”
張知木知道現在的紙張還是太貴,沒有辦法將報紙的發行量作的太大。對盧炳義說:“盧先生我們一會讓李雲鶴過來,一起研究一下,我們應該成立一個機械化造紙廠。只有大規模生產紙張,我們的紙張成本才能降下來。再說了,我們山西不缺木材,用木材造的紙是最好的。不過生產過程會汙染水體。我們要同時想辦法處理汙水。”
“這個汙染還真是個問題,”盧炳義說,“你看我們的小淩河,這才沒多少時間,水就不能看了。我們幾十萬人的汙水和工業生產汙水都排到那裡能好嗎?”
“這才是當務之急,我看我們要沿著小淩河,修建一條地下汙水管道一直通到汾河去,不讓汙水進小淩河,不然小淩河馬上就會變成一條臭水河。”張知木說,“我還要先建立一個汙水處理廠,讓那些嚴重汙染水經過沉澱和處理之後再排放。不然汾河用不了幾年也會成為臭水河。”
“還有,我們的垃圾也要進行處理。不然我們垃圾山就會也會成為汙染源。”盧炳義看來也注意到了汙染問題的嚴重性,“汙水處理廠的位置我選一個,那條汙水管道,我回去就進行設計。爭取今年就動工。”
幾個人正說著話,楊玉琳推門進來說:“對不起打擾各位,陳叔的電話,你接不接?”
張知木點點頭,他知道一定又有啥重要事兒,不然楊玉琳也會完事兒再讓自己打回去,伸手拿起電話,“喂!陳叔有急事兒?”
“一個大好事兒,”電話裡傳來陳玉峰興奮的聲音,“孟四兒這小子還行,他把李巖的家人都接回來了。”
“這可太好了!”張知木很高興,“看來,李自成這人還行沒有對李巖的家人下手。”
我這裡完事兒就過,今晚我們要給李巖他們好好的慶祝一下。
盧炳義說:“張總,我們的事兒都說完了,沒有其他的事兒我們就先回去。把當務之急的事兒落實一下。你說的造紙的事兒,等您再安排時間我們和李雲鶴一起研究一下。”
“好吧!我也正好要到指揮中心去,孟四兒他們把李巖的家人都接出來了,我也過去和他慶賀一下。”
張知木到了指揮中心,看見除了陳玉峰和歐陽鶴在這裡之外,還有李治、孟四兒和李巖。
看見張知木到了,大都起身,張知木說:“恭喜你啊!李公子。這次你的家人都回來了,您就不用擔心了。”
李巖拱手說:“多謝張總的關心。要不是孟四兒他們捨身相救,我們不知道還能不能相見呢。我正不知道如果和感謝孟四兒他們弟兄們呢。
張知木知道孟四兒他們去了陝西西安幾個月時間才回來,事情一定是很難辦。
“孟四兒,說你們這次事情的經過?”
孟四兒說:“張總,我們弟兄們這次雖然回來晚了點兒,可是我沒有給您丟臉。我們把李公子一家十幾口人都給帶回來了。而且沒損失一個人。”
原來,李菁他們從潼關把李巖和紅娘子救了出來之後,歐陽鶴很擔心李巖他們在西安的家人。可是李巖說,“估計我的家人沒有事兒,我和李自成還是有點私交的。我們兩家的家人來往也很多。我和紅娘子都沒死,他更不會對我家人怎麼樣。”
回到窯崗之後,陳玉峰和歐陽鶴就把李治找來商量看有沒有啥辦法,去西安把李巖的家人接出來。
李治想了想就把孟四兒叫來,先讓他帶人去一趟西安。孟四兒沒猶豫說,我就帶著我們的行動隊過去,只要李巖的家人沒事兒,我們一定把人接回來。
後來,就和李巖、紅娘子一起商量接他們家人的事兒。李巖給孟四兒畫了一張他們家裡位置圖,還有他們家裡的平面圖。李巖和紅娘子又分別給家人寫了一封信作為信物。然後孟四兒帶著他們的行動隊二十多人來到了潼關,經過一段時間的瞭解。得知李自成在西安非常歡迎客商到西安去經商,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了商貿往來,陝西就會被困死了。
孟四兒在劉雲和窯崗分公司的幫助下,把他們的行動隊扮成了一個商隊,租船出黃河進渭水來到西安。他們來到西安,沒有輕舉妄動。首先以看行情的為名四處在西安城裡面走了走。
由於李自成很刻意的封鎖他們在山西大敗的訊息,西安沒有看出來一點不一樣。由於李自成佔領了西安以後,採取了鼓勵工商的政策,這裡已經有點兒熱鬧了起來。孟四兒他們四處溜達就來到李巖的家附近。可是他們發現,李巖住宅前後左右都有很多人在監視。孟四兒沒敢在這裡久留,看了看周圍的環境就離開了。
回到客店,李巖安排其他人繼續聯絡做生意的事兒。晚上,他帶上一個人從客店的後窗跳出來,沿著白天看好的路徑躲著巡邏隊,悄悄的來李巖宅院的後面。可是,孟四兒他們發現,晚上後面也還是有人。他們在四周轉了很長時間,才找到一個四處監視的人都看不見的死角,他們來到牆外把帶鉤的飛爪拋到牆上,抓住牆頭後,兩個人悄悄的爬到牆上,向裡面觀察一下,按照李巖給他們畫的圖,跳進院子後,來到了李巖從河南帶來的管家的房前,用利刃輕輕的撥開房門。悄悄的開門進到房間,聽見房間內有人睡覺打呼呼的聲音。孟四兒他們進到臥室之後用手電照在床上這人臉上,用手捂住他的嘴。這人驚醒之後,孟四兒輕聲說說:“別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