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八十五章 惹了眾怒

景泰六年,九月。

山東鎮總兵官劉君韜等十九鎮總兵,連同各地鎮守參將、副將等幾十人紛紛上奏朝廷,無一例外全部開始抵制內閣首輔陳循提出的派出鎮守官、加強各地巡撫權柄的兩項主張,一時間聲勢浩大,就連兵部尚書于謙也不能制止。

但是由於景泰帝已經病入膏肓,目前已經沒有辦法處理政務,朝中的政務實際上已經由內閣首輔陳循等文官勢力把持住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君韜等一眾武將的反對並沒有起到任何效果,直接被內閣首輔陳循等人無視了,並且還以朝廷的名義,對上書的眾多將領進行駁斥、訓斥。

沒過多久,朝廷便頂著壓力派出了第一批鎮守官,其中就有此時任兵部侍郎王驥。

當劉君韜聽到王驥這個名字的時候,也是感受到了內閣首輔陳循的“用心良苦”。

這個王驥雖然只是兵部侍郎而已,但之前可是做過兵部尚書的,只是因為被人彈劾,才被降職任用。

劉君韜穿越之前熟悉明史,對於這個王驥也很是熟悉,知道此人可不是一個文文弱弱的書生,也不是一個迂腐之人,而是真真正正知兵的能臣!

看著情報部送來的訊息,劉君韜的腦海裡也翻湧出了王驥的資訊。

王驥,字尚德,保定府束鹿縣(今河北辛集人。

據稱,這個王驥剛毅有膽、曉暢戎略,永樂四年登進士第,授兵科給事中。明宣宗時累遷至兵部尚書。

在正統三年的時候,王驥還率兵與陝西鎮參將蔣貴一起,分道夾擊轉戰千餘里,擊破擾邊的瓦剌軍,迫使朵兒只伯遠逃,立下了大功。

正統六年至正統十三年間,王驥總督軍務,三次征討麓川,並且因功封靖遠伯,與威寧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成為明代因軍功封爵的三位文官。

不過後來王驥被朝中御史言官彈劾以勞師費財,賴權宦王振庇護才得免罪,這也是王驥仕途中的一個巨大汙點,特別是在土木堡之變後,更是讓王驥從兵部尚書直接被降為兵部侍郎留用。

后王驥還曾率軍平定湖廣等地的苗人叛亂,獲賜世券。

劉君韜還記得,王驥因參與奪門之變有功,獲授兵部尚書而取代了于謙,並加號奉天翊衛推誠宣力守正文臣、光祿大夫。數月後,王驥請老告退。

天順四年(1460年,王驥去世,年八十三。追封靖遠侯,諡號“忠毅“。

不過,劉君韜曾經在野史中看過一段記錄,當武清侯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迎立朱祁鎮復位的時候。王驥也參與了這一密謀,不但自己親自披甲上馬,還將兒孫都帶在了身邊。

事後,英宗給王驥的賞賜稍遲,他便上書陳說道:“臣的兒子王祥進入南城,被諸將所擠,摔到地上差點死去。現在論功沒有他的份,臣懷疑有人把他壓了下來。“

英宗便任命王驥的兒子王祥為指揮僉事,仍任王驥為兵部尚書,管理兵部事務,加勳階為奉天翊衛推誠宣力守正文臣、光祿大夫,其餘如舊。 幾個月之後,王驥請老告退。

也正是這段記載,讓劉君韜對王驥此人有些看輕,此人對於權柄太過看重,活生生一個“官迷”。

王驥雖然很有能力、會打仗,但是對於權柄太過看重,在人品上很是問題。

於是,劉君韜便找來情報部部長劉子安讓其持續關注鎮守官王驥的行蹤、舉動,及時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