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順四年十月。
這一個月的時間,山西各地都是人心惶惶,而山西總督府也是氣氛緊張。
期間,劉君韜準備前往新建立的大同兵仗局、太原兵仗局視察一番,都被郭沐英以“安全不能保障”為由制止了,這也讓劉君韜心中鬱悶了一下,只能讓手下人去代為檢視一番。
太原府城。
太原府城內有府衙與副將官廳,府城坐擁平川之地,南北為山川,東西為平坦沃土,更交通鎮城與京師要道,向來都是居民繁衍之所。
太原府城內有大街十數條,皆搭有坊表,此時在承恩坊一條衚衕的深宅大院內,聚集了眾多商人,這些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山西商人。
大宅華貴,大廳寬敞富麗,內中的商人,也個個錦衣袍服,盡顯富貴之氣,此時雖然剛剛入冬,氣溫還不是很寒冷,但是屋內的眾人都是貂裘加身,迎面一股富貴之氣便撲來。
他們慢條斯理坐著談笑,簡單幾句交談中,有時價值幾萬兩,甚至十幾萬兩、幾十萬兩的貨物交易就此達成。
在座商賈,多是糧商、鹽商之輩,有人同時還經營著藥布皮毛、當鋪旅館、錢業、茶業、倉庫諸務,個個身家鉅萬,舉手間撲面而來的富貴之氣。
大明初年,朝廷為了解決邊軍糧餉運輸問題.便實行了“開中法”.鼓勵商人運糧到邊關。
從那時起,九邊便糧鹽商人大興,便是到了現在“開中法”已經逐步敗落,然九邊依然需要大量的糧食棉花布匹,同樣離不開這些商人。
以邊軍將士月糧一石標準計.僅宣大三鎮一年便需要糧食二百多萬石,布幾十萬匹,棉花幾十萬斤。
還有大量馬匹的草料,柴米油鹽醬醋茶等雜貨需要的數目也是天文數字。
自從劉君韜率領一部天策軍將士抵達山西之後,這些所需輜重的數量更是急劇增加。
這養活了一個龐大的商人集團,有資十萬兩不敢稱道,百萬兩才算平常,特別以晉商、京商,徽商等為富,而此時屋內的眾人,便全都是晉商之中的翹楚。
由於獲利甚巨,雖然大明北地時常面臨胡人的侵擾,以至於百姓流離失所,但對很多商人而言,卻影響不到他們的富貴生活。
香塵載道,玉屑盈衢,商賈之中的誇富鬥豔層出不窮,極盡揮霍之事,而晉商更是極盡奢華之能事。
看周邊一排排站開的丫鬟侍女,身旁那精緻的黃花梨桌椅,還有旁邊吹拉彈唱,專門從京城請來的崑曲班堂,對許多貧民百姓而言,做夢也想象不到這等奢侈。
這還僅僅只是太原城內一隅之地,若是到了這些晉商各自的地盤上,便更是奢華無比。
此時,眾商賈正在交頭接耳、輕言淺笑,這時一個穿著藍綢長衫的管家出來,含笑道:“諸位,張老爺子到了。”
一個五十餘歲的老者在一干侍女的攙扶下出來,他須半黑半白,身材高大,舉手投足間頗有威嚴之氣,顯然是久居金錢權力中心的人物。
看他出來,在座眾商賈紛紛拱手作揖,連稱“張老爺子萬安。”
由不得各商賈不恭敬,這張老爺子張永祥便是太原副將張恭維的族叔,張恭維在太原鎮守多年,觸手無孔不入,太原左近所有能賺錢的產業,哪個他沒伸手?田地,糧油,布匹,棉花,畜牧,礦山,等等等等,都有張家的身影存在。
張永祥老奸巨猾,手段狠辣,對竟爭對手從不留情,除非答應他提出的一系列苛刻條件。
在場商賈或許有些人是外來的強龍,但強龍不壓地頭蛇,張家就是太原的地頭蛇。要想在太原這塊地方經商營業.誰敢不聽張家的號令?
見眾商賈施禮,張永祥呵呵而笑,拱手團團作個圈,略略提高聲音說道:“諸位,讓老朽來引見。”
他指著身旁一穿著綢袍,頭戴江~山一統帽,神情頗為精明的中年人,說道:“這位便是范家的大公子範宇賀、範大掌櫃,諸位多多親近。”
範宇賀對眾人作了個羅圈揖,含笑道:“宇賀見過諸位掌櫃。”
下面商人都是還禮,很多人抑止不住內心驚訝,交頭接耳起來。
久聞山西介休范家(就是後世明末時期漢奸晉商的先祖,此時已經發跡)之名,彼明初便在邊塞進行貿易,傳至其父範安城時,己是張家口、介休一帶有名的大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