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馥珮倒不是因為蔡思源而來到這裡的,她還不知道蔡思源逃走的事情。
她對蔡思源覺得很煩,並沒有太多關注他。
之前安馥珮讓陶徵山去查一個月前搶空地金蓮的主謀。
陶徵山還沒有查到什麼線索。
不過安馥珮想到別的點子,她讓胡雪丹的丈夫李石興在城內高價收購地金蓮。
尋常是一兩銀子一斤曬乾的地金蓮,安馥珮出價一兩金子一斤。
反正澤王有錢。
安馥珮一點都不擔心沒人付賬。
重賞之下,必然會有些發現。
這不,就有人拿著一百斤地金蓮找到李石興家裡來了。
此時的潯陽城,所有藥店的地金蓮加起來不足十斤,能一下子拿出一百斤,那真是很大很大的手筆了。
李石興覺得事關重大,就發信給安馥珮。
當天晚上,安馥珮就帶著一百兩金子過來了。
在李石興家的小院裡見到了貨主,是-個年過半百的老漢,叫李培林。
李老漢頭髮花白,面板黝黑,雙手粗糙跟老樹皮也似。
安馥珮問起地金蓮的來源,李老漢並不隱瞞,直言道是一個月前有人高價收購地金蓮時,領著全家人去山上挖的。
當然,他也做二道販子,在鄉下收了一些。
因為那個人出價一兩三錢銀子購買一斤地金蓮,而李老漢從鄉下收上來的是一兩銀子一斤,中間有三錢銀子的差價。
豈知李老漢從鄉村回來的時候,那個人說買主走了,不收地金蓮了。
李老漢的地金蓮就這樣被留了下來。
因為這個事情,李老漢一家都愁眉不展,他娘子怨他去收別人的地金蓮,白貼進去幾十兩銀子,搞了這麼多地金蓮,那個買主一走,地金蓮便沒人要了,貼進去的銀子都打水漂。
誰曾想,一個月後,會有人出一兩金子收一斤地金蓮呢!
李老漢激動壞了,連他的老孃子也樂得眉開眼笑,跟著一起來到李石興家,還買了一隻雞酬謝安馥珮這個大金主。
得到了月前收地金蓮那批人的線索,胡雪丹也很高興,當場讓李石興把雞殺了,又取出家中臘肉整治一桌酒菜。
大家坐在一起,其樂融融地吃晚飯。
李老漢聽說這批地金蓮是拿去做抗時疫的神藥,他很吃驚,當即表示一斤地金蓮不需要安馥珮出一兩金子那麼多,只要按以前價格給他一兩三錢就可以了。
這樣,一百斤地金蓮,李老漢仍有三十兩銀子的賺頭,李老漢表示那已經是老天開眼了。
對此,李老孃子也並無異議,說:“能救染疫之人,我做了一件大好事了。謝天謝地,我們一家還沒有一個人染上時疫呢,一定是菩薩保佑。”
李老孃子笑得眉眼彎彎,拉著安馥珮的手,誇她是個活菩薩。
李老漢家還有一個孫子,一個孫女,約摸六七歲,眼睛烏溜溜的,圍在嬰兒床的邊上看胡雪丹的女兒小杏福。
小杏福出生不過數日,且從出生後一直顛沛流離的,好在安馥珮備在手鐲中的末日物資十分充分,高營養的奶粉泡著吃,長得粉光細膩,跟瓷娃娃似的。
所以老李家的孫子、孫女喜歡她喜歡得不得了,都搶著要抱她。
木門關著,外面的秋風吹不進來。
安馥珮同這兩大家子坐在一起,覺得異常溫馨。
她依稀記得小時候,喪屍還沒有爆發,她的爺爺、奶奶、父母俱在,逢年過節或家中有什麼喜事,他們一家就是這樣坐在一起吃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