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三章 星塵遊戲

除了建設場館,還要再按照【星塵圖紙】繼續打地基,目前【星塵圖紙】的完成度才只有11.2%,想要達到100%還遙遙無期,需要投入的資金太大了。

陳子凡一直期盼的整合風能、熱能、光能的「大圓環」別說建設了,裡面單拿出一項技術都沒辦法實現,比如「大圓環」裡的風能裝置不用風扇。

再比如「大圓環」中央的熱能感應膜,可以感應到環境中的溫度、溼度變化,並轉化成能量儲存到圓周裝置當中,儲存的能量也可以轉化成電能。

又或者是其他能量,說不定哪天電能也和蒸汽時代的蒸汽機一樣被淘汰了,未來的事情誰又能說得準呢?

陳子凡能做的只有活在當下,把做的事情全都做好,建設場館的同時,再把星塵科技現有建築的道路規劃好。

星塵科技總部、星塵工廠、電子回收站、星漢汽車工廠、星塵直營店、星漢直營店、星塵廣場、星塵速遞、星塵網路大樓、星海園、星海體育館…

起初有不少員工不太理解為什麼星塵科技的施工隊只打地基不蓋建築,後來才發現星塵科技打的地基是為了能隨時拔地而起,在上面蓋需要的建築。

這也是為什麼星塵科技的建築物施工能這麼快的原因之一,這次的星海體育館工期只有六個月時間,投入使用後還要準備星塵科技明年的釋出會。

與此同時,從星塵科技到海天駕校的直通公路也在準備當中了,陳子凡的要求很高,起步就要雙向八車道,還要周圍的兩塊地,但並沒有遇到阻礙。

官方也不怕陳子凡開口要東西,就怕他們什麼都不要,別說雙向八車道了,就算雙向十二車道他們也會建。

長河晶片工程才剛開始,他們也迫切地希望藉助星塵科技把整體科技給發展起來,區區一條不到6公里的公路算什麼?隔天他們便安排好了施工隊。

不過直達公路可不像星塵科技的建築,直接拔地而起就行,施工隊還得先進行地質勘測、資料測量、路線判斷…最後才能準備原料,並開始施工。

只要資金到位,公路的建設速度就不可能慢,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條公路修三年,修一半挖開再修一遍的情況…還是因為執行力不夠強。

各個部門分工不清晰、管理者太多、資金又不到位、目標也不明確…

那怎麼可能快得了?

星塵科技不同,他們的執行力非常強,在基礎建設上陳子凡向來都是快且精,也不會吝嗇資金投入,但凡有什麼扯皮的事出現,直接派法務部出場。

這條未完成的公路原本被命名為「海天公路」,後來改名成了「星海公路」,實在是陳子凡一聽「海天」兩個字,就忍不住想起某個調味品品牌。

最關鍵的是他還不喜歡這個品牌,和別的東西沒關係,單純是因為他覺得醬油太鹹了,所以他已經在考慮要不要將海天駕校也改名改成星海駕校。….

既然抹不掉腦海裡的固有印象,那就乾脆不適應了,直接改名字,這項事宜讓趙無傷負責就行,就是一個給相關部門打個招呼、交點材料的事兒~

星海公路的預計工期和星海體育館一樣也是六個月,海城的5000個4G基站建設工期是八個月,長河晶片工程初期預計三個月、星海駕校也是三個月…

這些就是星塵科技目前負責的主要工作了,幾乎全是工程類的專案,陳子凡剛剛忙完其中一個專案的某部分工作,另一個專案就又得他去處理了。

一連半個月的時間,陳子凡腰都快跑斷了,好不容易緩口氣,結果還接到了父母的電話,不過這次不是談工作和推廣電動車,而是來跟他炫耀的:

「嘿!小凡!你快看扣扣!我

跟你媽來爬山了!這是我們在纜車上的照片!下面是我們去博物館的照片…」

陳子凡:……

您兩個可是真輕鬆,海城加大禁限摩、推廣電動車的緊要關頭,居然跑去度假去了!還真是…沿海的往內地跑看山,內地的往海邊跑感受海浪洶湧。

陳子凡也知道推廣電動車的事情已經被海城官方全面接手了,星華智行只需要提供保質保量的電動車,配合海城的政策及時調整自己的產品就行~

就算真讓星華智行幹別的,他們也幹不了啊,所以陳子凡的父母也難得輕鬆了一段時間,趁著這個機會還又買了輛新車,一路自駕跑到了內地旅遊。

至於什麼車…那就不提了,老一輩的人有了錢之後,基本上不會買國產車,也沒辦法買國產車,一是沒有好的,二是從觀念上他們就不夠認可。

陳子凡也不會因為這個而多說什麼,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喜歡的產品的權力,不用國產怎麼了?用國產又怎麼了?用更好的產品說話才是硬道理。

他想發展星塵科技、星漢智行,靠的不是標榜自己是「國產」,也不是什麼情懷標籤,靠的是足夠強大的產品。

說是自駕,陳子凡也知道跟著他們去的人肯定也不少,他出門也有一堆人跟著,但只要習慣了這種情況,直接忽視掉他們就行,反正也不影響生活。

「行,那你們好好玩。」

結束通話電話後,陳子凡深吸一口氣,剛準備去星塵網路大樓看一下各專案組的最新進展,但王進力一個電話又攔住了他,說有一個摩托車廠商過來了。

「摩托車廠商?合作?他們不知道海城正在禁限摩?要怎麼合作?」

王進力在電話那頭回答道:「對,是一個叫風影的摩托車品牌,他們現在可是很火啊,推出的幾款產品銷量都非常高,受到了不少年輕人的追捧!」

「風影?我好像有點印象…」

「之前參加過海市幻影的第一輪投資,當時他們拿出了一半的身家,貸了一大筆款,現在不僅換了設計師團隊,還換了工廠,開了兩百多家品牌店。….

屬於今年新晉的摩托車勢力了,但他們也感受到了禁限摩的壓力,又沒有自己的發動機技術,只能靠設計和價效比走量,這種廠商的風險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