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五章 三核晶片

遊戲手柄事小、長河晶片事大、星海駕校那邊則有李轅、莫少昆負責,所以陳子凡接下來只需要把長河專案組的晶片生產線先解決掉並開機實測。

長河專案組位於星塵工廠核心區的最左側,陳子凡進去的時候已經聚集了一大批人馬,全都是在除錯裝置的,一些相對簡單的裝置已經被造了出來。

複雜一些的還在最裡面的無塵車間,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先進生產裝置,生產不出來的零件可以交給其他地方製造,為了晶片集合了非常多力量。

官方提供的幫助也是不遺餘力的,只要陳子凡有要求,馬上就安排最好的去做,一生產出什麼零件來立馬派專機送到海城,就等著他們開機實測了。

陳子凡透過【解析山寨】和【合成創造】搞出來的這條精簡+魔改的晶片生產線製程是40n,看似比天璣200的65n程強了不少,實則不然。

晶片製程的發展歷程中,哪怕是發展到22n期,世界上依然有很多廠商能夠輕易達到,並且還有餘力突破。

直到14n才是分水嶺,陳子凡記得那是15年,以聯電為首的眾多廠商都倒下了,但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17年。

曾經獨步天下的英特爾倒在了10n程,遙想當年,三星、臺積電只能跟在英特爾屁股後面吃灰,追都追不上。

在7n程時,幾乎已經只剩下了三星、臺積電還在角逐,但三星14n良品率比不上臺積電,10n能效比不上臺積電,7n製程比不上臺積電…

三星工藝飽受詬病,連續幾條火龍,連高通都不得不放棄這個合作伙伴轉投臺積電了,最終臺積電成為了唯一一個有能力量產5n片的代工廠。

所以長河晶片工程的40n程在陳子凡看來根本算不上什麼,在達到3n片製程之前他一刻都不會放鬆警惕,為什麼達到3n不繼續了?

不是說理論上能達到1n程的晶片嗎?研發成本有【合成創造】w&n,陳子凡根本不怕,他考慮的只有一點:

3n程的晶片已經十分極限了,又何必再死磕矽基晶片?完全可以換個方向朝碳基晶片、有機晶片、光量子晶片…等多個方向發展,這才是未來。

好比內燃機發展到15年後的平均熱效率也只有35%,而電機的平均效率能達到87%,先進電機還能超過90%…

當然這只是一個方面,效率並不能代表一切,一些高階內燃機變態的工藝水準每個人看了都會歎為觀止,電機剛起步不久,未來的發展路程還長著。

40n晶片製程雖然在陳子凡看來還遠遠不夠,但在這個年頭已經算先進的晶片製程了,而且他們的生產線還和一般的不一樣,是精簡改造過的。

別的東西先不談,至少在基礎這方面,長河晶片生產線可以完爆陳子凡在高精技術展覽會上看到的全部裝置。

但其他廠商的晶片生產線他也沒見過,也不敢保證以英特爾為首的晶片生產線就不如他的,還得看最終產品。….

看著長河專案組的技術人員在除錯裝置,陳子凡難得在意識裡開啟了一下【星塵科技】,檢視了一下員工欄:

【員工:23691人】

(臨時員工1136人、普通員工13284人、資深員工7672人、星塵員工1599人…)

星塵科技的員工數量已經突破了2萬人,實際上在海城的員工只有1萬人左右,剩下的都是各地的星塵分部員工。

目前星塵分部的建設進度都非常快,再加上星塵速遞…影響力正越來越大,不過也僅限於產品的影響力,並沒有星塵科技總部在海城這樣的地位。

分部員工的工資待遇也相對

更差一些,但也要比大部分公司都好了,同樣的崗位星塵科技能給的從來都不差。

從意識裡的【星塵科技】可以看到星塵科技分部正呈現星星點點的狀態分佈在華夏地圖上,還很稀鬆,一些城市還沒發展起來,也不適合建分部。

就在陳子凡沉浸在意識裡的【星塵科技】w&n,一個員工叫了他幾聲:

「陳董…陳董?」

「嗯?什麼事?」

「那邊…組長讓我傳個話,想找您討論一下關於長河3晶片的事情…」

「我知道了。」

星塵科技的技術人員和官方的晶片研究人員一共二十六個人,他們都是長河晶片專案組的核心成員,說是討論,恐怕他們已經準備出了具體方案。

陳子凡進到他們湊的一個臨時會議室中,二十幾雙眼睛頓時齊刷刷地看過來,看得他心裡有些無語,有什麼事情不能派個代表嗎?用得著都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