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隨後一份“山寨鋰電池”的技術便出現在了陳子凡腦海中,並不高明,甚至漏洞明顯,說明lv.3的級別並不高,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這份技術不光“詳細”,而且完全“山寨”,最終的產品就是lv.3鋰電池,但涉及到的專利技術卻完全不同,這就厲害了。
陳子凡在完全瞭解後不僅僅是震驚,還有點傻眼,這能叫山寨?
結果相同,過程不同,看起來貌似一樣,但對於很多科技公司來說,這個“過程”恰恰是最大的阻礙,各種各樣的專利壁壘太多了。
尤其是在鋰電池方面,如果星塵科技能研發出屬於自己的鋰電池技術,那麼很快就能像寧德時代一樣在新能源的方向上殺出一條路。
“現在的問題在於,寧德時代的電池技術是實打實研發出來的,而星塵科技的電池技術卻是憑空出現的,怎麼樣才能變得合理呢?”
很快陳子凡便找到了解決方法,成立實驗室,招募研發人員,將他們打亂分組,互相不知道研發內容,甚至不知道具體有幾個組。
最後再把技術一點點放出去,努力引導下甚至能讓研發人員誤以為這些都是他們努力研發出來的。
看似兜了個圈子,費時費力,實際上卻是最安全的做法,而且研發成本、時間同樣能節省得下來。
lv.3的鋰電池不值錢,可lv.10、lv.20、lv.Max的鋰電池呢?別看馬斯克天天說什麼專利阻礙了科學的發展,那是在特斯拉取得成功之後。
星塵科技才剛剛起步,還沒資格做一些過於挑戰行業規則的事情,與此同時,陳子凡還發現【山寨點】從3219增加到了3519。
“山寨點可以幹嘛?”
“提升星塵科技建築等級?提升資深員工學習、工作能力?提升山寨技術等級?還有兌換資金?”
“1:100,35萬?也還可以,但是…建築等級提升後並不會帶來直接改變,而是會提供建築圖…”
“可惡,還需要我按照建築圖建設?還得我自己花錢搞建設?”
“不過要是憑空生成還真有點麻煩…自己蓋就自己蓋,山寨點可以透過解析山寨技術,生產山寨產品獲利所得,比例為100:1…”
“透過【解析山寨】獲得新技術也可以獲得山寨點,不過不同技術,不同等級獲得的都有區別。”
也就是說,星塵科技每透過山寨產品賺到100塊利潤,就能獲得1點山寨點,至於其他的,提升員工學習、工作能力…這到底算什麼?
一個正常人只要認真學習、工作,獲得提升是必然的結果,除非他從事的工作本身就沒提升空間。
就在陳子凡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意識裡再次傳來電子合成音:
【滴——】
【星塵科技部門合併為總部,星塵科技工廠合併為星塵工廠】
【星塵科技(總部)lv.3】
(檢視詳情)
【星塵工廠lv.2】
(檢視詳情)
這樣一來,倒是方便了不少,主要是提升等級方便,不用一個部門一個部門點,不然也太麻煩了。
與此同時,陳子凡收到了一個電話:“喂?陳總,您安排的公司名稱、商標都註冊下來了。新的工作服、工牌也在路上,馬上到!”
難怪意識裡的【星塵科技】會有提示,原來是收到現實中的反饋後自動進行最佳化了。
工作服、工牌的變換隻是因為從興華到星塵的轉變完成,自然也要有一個新的心態。
隨後陳子凡又花了2000山寨點把星塵工廠提升至lv.3後,開始按照現有需求採購裝置,招募研發人員,一個月的時間便步入了正軌。
所謂的“正軌”也只是暫時的,星塵科技中有很多人對他這個年僅18歲一手遮天的董事長頗有微詞,只可惜這些東西他都不在乎。
終於在7月10日這天,陳子凡召開了一次高層會議:“我不喜歡光靠嘴說,我喜歡用實際行動說話。昨天,我們申請成功了9項關於鋰電池的專利,7項關於螢幕的專利!
在未來一年時間裡,螢幕、鋰電池,將是星塵科技的主要盈利點,我們的優勢在於成本,同等質量下,我們開出的價格更有優勢!
我們的劣勢在於產能不足,星塵工廠的產能限制了我們的行動,所以王部長,我需要市場營銷部儘快為我們星塵科技拿下新的訂單!
本次合作目標有三個:金立、酷派、天語,金立和酷派的海城分部是我們的老客戶了,至於天語…他們公司的設計部門很有潛力!”
王進力,市場營銷部部長,和趙無傷同樣是興華電子工廠的老員工了,很早之前就負責市場營銷這塊,小動作不少,但還算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