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九十二章 lv.80

長河4這款晶片可以說從去年年底就一直在準備了,從一開始的6核版本→9核版本,後來又回到了6核版本,28奈米的製程工藝也完全沒問題。

橫向對比陳子凡記憶中的晶片,以及跑分資料,長河4放在手機上在極限測試下已經可以跑出10萬+的分數了,只可惜用來帶2k螢幕還有點不夠。

想完美帶動2k+高刷+高解析度遊戲+高幀率+高畫素+60幀1080p錄影…並且還要放在手機這麼小的空間內,跑分起碼得超過60萬才行。

不僅晶片效能得夠強,功耗水平也得非常優秀,如果能做到4左右的功耗,那它幾乎就是***美的手機。

好在現階段的手遊對晶片的要求也沒那麼高,各種軟體也沒那麼變態。

包括對運存的需求也沒後來那麼大,為什麼後來的安卓機運存普遍在12GB以上?有的甚至還做到了16GB,還要再加上什麼8GB的運存拓展…

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軟體給的壓力太大了,現在的APP都是隻有一個功能,後來的APP…有小程式、有直播、有廣告、有遊戲,要求能不高嗎?

但這也是發展的一種趨勢,一個APP能幹的事情肯定會越來越多。

目前星塵3+的運存大約在3GB左右,放在這個年頭已經非常夠用了,畢竟有星塵OS加持,不像安卓系統那麼臃腫,運存低一點也足夠使用了。

星塵工廠核心區,和陳子凡上一次來的時候又有些不一樣了,多了一些新面孔,同時裝置、生產線看起來也更加規整了,對效率的提升很有幫助。

總負責人在收到陳子凡的訊息就立馬出來了,還拿了一份詳細資料:

「陳董,這是目前長河4的最終方案,經過我們實測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理想的狀態,它的單、多核頻率…」

陳子凡點點頭,說實話他對這些資料沒太大興趣,長河4的架構就決定了它跟常規晶片不一樣,測單核…只要有需要,6個核心它就相當於1個核心。

多核成績也屬於10萬+跑分的正常水平,比如一代價效比神U驍龍660的跑分成績大約就在18萬分左右,長河4要相對差一點,但兩款晶片壓根就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沒什麼可比性。

長河4比驍龍660早了將近8年時間,星塵科技只需要再來1~2代產品就可以很輕易地超越這顆中端神U。

同時這也斷絕了高通按照原本歷史發展成為晶片巨頭的可能性,至少在手機晶片這方面,高通已經沒機會追上星塵科技了,更何況他們現在還停留在起步階段,連聯發科都有點幹不過。

好歹聯發科有星塵科技的技術授權加持…只可惜有了海華晶片這個親兒子後,聯發科的勢力也越來越弱了。

他們針對的主要市場也變成了他們那邊或者國外的手機廠商,比如HTC、LG等品牌,三星肯定是不用想了,三星家大業大,不可能用他們的晶片。

聽完總負責人的彙報後,陳子凡問道:「按照現有進度,長河4什麼時候可以完成測試封裝,開始量產?」

「最快的話,7月中就可以!」

「不用最快,一定要確保咱們的晶片沒有問題,質量才是第一位。」

「明白了。」

陳子凡在負責人的帶領下還看了一下長河4的樣品晶片…光看引數、圖紙還沒什麼感覺,拿到手裡一看,他才發現星塵科技的晶片技術有點歪…或者說星塵科技的晶片才是正確的模式?

但這都無從考證。

只見他手裡的長河4和安卓機上的扁平晶片完全不同,它更像是「正方體」,分為上下兩層,每一層都有3個核心,6個核心的大小都

一模一樣。

不過從外觀上肯定看不出來。

外面做了一層黑色的塗裝,最下方的才是密密麻麻的觸點,晶片構造的不同,影響最直接的就是主機板設計,還對星塵手機的內部設計有一定影響。

但只要拆過星塵手機的人,不管是星塵1還是星塵3+,它的機身內部都整潔的不像話,光看就讓人覺得賞心悅目,還方便維修人員的配件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