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凡對精通製造的印象還挺深刻的,他們就喜歡生產這些看似不重要,實際上卻遍佈各行各業的產品,可能不如造爆款單品賺錢,但絕對不虧。
尤其是在加入星塵生態鏈,獲得星塵科技的一部分技術支援後,精通製造在一些「小玩意」上都快longduan了。
陳子凡自己還嘗試了一下星塵手機的NFC和掃碼付款,NFC很方便,掃碼…不管是支付寶還是微信,目前的掃碼都不太行,使用起來感受很一般。
沒辦法,兩款軟體才都剛起步,尤其是微信,在各項功能上遠遠不如扣扣,如果不是能付款,陳子凡還真想不到前期微信能幹下去扣扣的理由。
除了兩款第三方軟體外,官方的「數字貨幣」計劃也在進行中,目前繫結的裝置只有星塵2及以上的機型,可以直接從負一屏的掃一掃進行付款。
但有星塵手機的,多半都會開通NFC支付,只不過目前的NFC支付相對來說還沒二維碼普及速度快,主要是很多個體小商販不願意再買個裝置。
二維碼可以隨便列印,NFC還需要專門的裝置,或者專門的識別碼。
兩者各有優劣,目前移動支付才剛開始普及,共存也很正常,微信也不是一開始就把支付寶幹掉的,至少在陳子凡的記憶中支付寶前期優勢很大。
後來…
這個就暫且不提了。
陳子凡更關心的是星塵科技從中間能獲取什麼收益,相比於開發第三方社交軟體入局,他更傾向於「搭橋」。
舉個例子,現在大多數氪金頁遊想充值都還得用點卡,而星塵網路則會單獨開發一套支付系統,這些遊戲公司只需要付點「小錢」就能拿到使用權。
可以讓玩家隨時充值。
或者在推廣的時候,星塵網路直接讓他們免費使用,但會在玩家充值的過程中扣除一定的百分比收益過來。
屬於兩種不同的賺錢方式。
而且大部分遊戲公司都會選擇後者,因為「小錢」不太容易出得起。
找第三方公司也可以,但第三方公司的支付系統質量、穩定性大機率都不如星塵網路,收費還不一定便宜。
該選誰自然不用多說。
具體的東西星塵網路也有,都是給銀行做的,現在只需要照搬過來然後稍微改一下就行,唯一需要解決的難點就是找客戶、找合作伙伴的問題了。
星塵網路都是一幫禿頂程式設計師,肯定得陳子凡專門分一些人過去幹。
也得虧星塵科技人才濟濟,放在一般的科技公司裡還真扛不住有這麼多子公司,有的公司只有一兩個子公司還互相打官司,可想而知難度有多大。
最開始還有人建議陳子凡自己搞一個銀行,自己給自己貸款,問題是星塵科技壓根就不缺錢,賬面上的可用資金都夠用,非得專門去貸款幹嘛?
就算蓋樓也不需要貸款啊…
當然,搞銀行的作用可不僅僅是貸款,還有各種金融上的操作,可以讓星塵科技哪怕不生產產品都能錢生錢,只是陳子凡不想分出精力來做罷了。
他成立星塵科技的目的是為了生產好的科技產品,再用這些產品來改變世界,可不是為了想方設法地撈錢。
隨後陳子凡又讓在其他城市的子公司成員調查了一下目前移動支付的普及情況,便開著自己的星漢ni殺回了星塵科技總部,就是一路上不知道被圍了多少次,還有專門跟著不停拍照的。
好在大家還比較有素質,沒有像一些狂熱追星族一樣動不動就圍得水洩不通,陳子凡名氣大歸大,但他是實打實的有「實力」,跟很多明星不一樣。
回到星塵科技總部後,陳
子凡第一時間便把關於移動支付的工作安排給了星塵網路,又從【星塵員工】中選了幾個業務能力不錯的員工調了過去。
也算是變相「升職」了。
畢竟在星塵科技總部工作可不一定有在子公司賺得多,但相應的,在子公司幹活要比總公司的職位更累點。
大家都是為了多賺點錢,等哪天職位晉升到極限,錢賺夠了,人也累了的時候估計才會想再調回總部工作。
這次給星塵網路安排的工作也屬於專門針對「PC端」的,手機上,尤其是星塵遊戲,屬於內部公司,都直接跳轉支付平臺了,不需要專門「搭橋」。
而陳子凡回來後的另一件事便是解決AR眼鏡的問題,既然移動支付都已經在普及的過程中了,如果AR眼鏡只有幾個基礎功能,那未免也太次了。
星塵使用者好不容易等了兩年時間,就等星塵4系列產品,結果出了星塵4、星塵4+、星塵曜魄三款手機外,其他的產品居然沒一個有看點的?
好不容易出個AR眼鏡,科幻感倒是點滿了,但實用性不高可還行?
總不能花大幾千塊錢買個AR眼鏡,結果只能看時間,看日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