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凡簡單檢視了一下後臺的訂單資訊,星漢004的第一批訂單量已經達到了23658臺,以星漢汽車工廠的總產能處理這批訂單完全沒問題,但是…
分給星漢004的產能不多啊!
好在星漢智行的公關團隊是目前國產汽車廠商中的一流水準,處理一個簡單的爆單問題簡直不要太輕鬆,無非就是多讓使用者等幾天車,再補償點小禮品,送幾次免費保養,再炒作下熱度。
星漢004不僅不會因為訂單不能按時交付車子而影響到口碑和銷量,反而還能給消費者營造出一種星漢004是爆款熱門車,甚至是入門神跑的景象。
其實陳子凡忽略了幾個重要的因素,星漢002是SUV,SUV的市場目前還處於開發階段,哪怕SUV車型有這樣那樣的優點,在短時間內想要衝擊轎車還是有點難,更何況它還是臺電車。
星漢004則完全不一樣,真要論空間大小,它其實不比一般的A級轎車小,也就比星漢智行旗下的A級轎跑星漢001稍微小一圈罷了,但論顏值和回頭率…星漢001是拍馬也追不上。
且現階段正是華夏汽車市場的增量增質階段,入門級跑車本來玩樂性質就比較強,綜合考慮下來,一大批原本想要入手星漢001和星漢002的車主轉頭就投入到了星漢004的溫暖懷抱中。
再加上星漢智行目前「國產唯一」的品牌力,爆單也就不足為奇了,相比於處理訂單問題,陳子凡更關心幾臺車的市場反饋,包括星漢OTO的電摩。
自從上次星漢009亮相後,星漢OTO的直營店計劃便開始了,首先還是從直轄市、省會城市開始,像京城、海城這樣的一線城市光大型直營店就有三個,還有跟經銷商合作的授權店…
以及在星空速遞加持下的線上渠道,星漢OTO的電摩銷量增長也非常誇張,畢竟這已經是「高階電摩」了。
傳統的燃油摩托車就算做得再好,哪怕把什麼日系四大廠的四缸發動機,又或者是後來以質量和發動機執行品質聞名的豪爵熱門車型拿過來,在執行平順性上依然會被電摩按在地上摩擦。
先天優勢可不是吹的~
但凡兩種車都騎過,很容易就能感受出來,燃油摩托車做到天花板級別的水平,也就能拿到個「堪比電動車」的評價罷了,當然,電摩過於平順的後果便是很容易能感受到其他東西的好壞。
比如車架、減震、剎車…
燃油摩托車震起來,減震就算垃圾也不太容易感覺出來,可電摩不一樣,一旦配件稍微差點立馬就能感覺到。
這也是低端代步電動車和高階電摩的主要區別,不僅僅體現在電機、電池上,一般廠商可能注意不到兩者的區別,會按照傳統的製造思維去造電摩。
可身為細節狂魔的陳子凡怎麼可能注意不到?他希望把星塵科技、星漢智行的每款產品都打造成「精品」,就得從細節上入手才行,但市面上的高階配件很欠缺,遠沒有十幾年後那麼豐富。
所以陳子凡只能自己來,從電機、電池→減震、卡鉗、上泵,要麼是星塵科技直系子公司生產的,要麼是星塵科技花重金投資其他公司研發生產的。
順帶還把陳子凡【星塵科技】中的不少技術給提前發揮了出來,有個子公司甚至連電子空氣懸掛都給搞出來了,但這東西在電摩的實用性一般,且產品還不完善,就沒有拿過來當配件用。
當別的廠商還在以進口配件為產品賣點的時候,星漢智行的電摩、汽車已經走上了自主化一條龍生產的道路。
好處是一旦成功了,星漢智行將成為新能源領域的絕對王者,壞處是難度太大,且前期的利潤率有點太低了。
要不
是有星塵科技的電子產品做背書,星漢智行哪敢定那麼低的價格?一臺20萬的新能源汽車,利潤層層分剝下來,到星漢智行的只能2萬塊左右。
哪個汽車廠商能有這麼慘?
看看那些進口車,一來華夏搖身一變,動輒大幾十萬的利潤,還有一堆擁躉者加價購買,再看星漢智行…哎~
不過陳子凡並不會因為這個而影響到心態,他要的可不是這些東西,而且就算他想要,光一個國產BUFF都不是那麼好搞定的,除非他玩一手暗度陳倉,在海外搞個新品牌會國內割韭菜。
否則就只能按現有規劃去發展。
關於星漢OTO的電摩,只要每個省都能駐紮幾個穩定的大型直營店,再加上和一些有實力的摩托車經銷商合作辦授權店,線下銷量很快就能開啟。
這樣一來,恐怕十年後那些陳子凡記憶中的摩托車品牌就難嘍,比如凱越、春風、奔達等等,十年的時間足夠星漢OTO把電摩的產品力提升到非常恐怖的程度了,哪還有摩托車活路?
陳子凡開啟星漢OTO的手機APP,點開經銷商查詢的頁面,一二線城市已經全覆蓋了下去,加上幾款新品,明年春天一過,銷量就會開始發力。
為什麼不是現在?
大冬天的。
有幾個騎車的抗凍?
要是有選擇,冬天肯定開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