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螢幕素質方面對比上一代的螢幕有很大升級,新的顯示基材能讓整塊螢幕的顯示效果更出色、壽命更長。
不過星塵4的螢幕尺寸依舊採用的是5.4英寸的,跟星塵3的尺寸一樣。
星塵4+的螢幕尺寸則是6.4英寸,兩者只差了1英寸,營造出的感受卻完全不同,一個小巧玲瓏,另一個高階大氣,能立馬區分開兩款產品的定位。
而且這次星塵4+的螢幕還升級到了90hz的高重新整理率,是星塵4上所沒有的,一是因為星塵4的螢幕相對比較小,升級高刷後的體驗並不會太明顯。
二是為了填補星塵4和星塵4+中間2000塊錢的差價,要不然怎麼能體現出星塵4+的“頂級旗艦機”身份呢?
但這並不意味著星塵4就不值得購買,因為星塵4的門檻更低,且嚴格意義上來說硬體只比星塵4+落後半代。
差距真的非常小。
兩款機型在其他配置方面的升級也非常大,比如單芯50W快充,比如前後攝像頭的規格,就算長河4系列晶片依然不夠用,對比前代也強太多了。
還有一些功能上的提升…
都可以在釋出會的時候製造十足的噱頭和賣點,兩款機型能做到這種程度,陳子凡並不意外,而在兩款機型的後方則擺放著一臺更加不同的機型。
那就是已經確定過的探索機型星塵曜魄,它可不僅僅只賣個充電器。
在硬體規格上它跟星塵4+幾乎沒什麼區別,但在一些方面卻要比星塵4+做得還要極致很多,比如取消實體按鍵,全部透過機身內建的12個微型超級馬達驅動的虛擬按鍵來完成操作。
再比如它其中一個版本的“透明背板工藝”,可以把機身內部完完全全展現到人們眼前,讓人能夠從中感受到星塵科技足夠強大的工業設計、製造力。
還有一個版本的光致可變玻璃中還加入了太陽能充電的功能,只不過手機的體積太小了,用太陽能充電的方式效率非常低下,噱頭賣點>實際作用。
真正吸引人的是可調節的光致變色,拿出去就是“高調”的行走代名詞。
除此之外,星塵曜魄還可以透過隔空充電器變成相當於“大腦”的角色,統籌管理隔空充電器連線的所有裝置,不過這個功能暫時還沒有用武之地。
還得後續開發更多產品才行~
也就是推出幾個割韭菜版本。
手機能隔空充電,那平板電腦能不能?膝上型電腦能不能?智慧手錶是不是也可以?藍芽耳機?甚至是電動車、電摩、新能源汽車?想要的全都有!
就是得加錢…
普通的星塵平板電腦賣3000塊左右,加上隔空充電,加點新功能賣個8000、9000過分嗎?好像有點過分…
但這不重要!
陳子凡都不用派星塵科技的市場部門去做調研,用屁股想都知道,這種技術的出現哪怕它前期的價格並不合理,也依舊會有大把的人主動送上門來。
雖然星塵科技並不是純粹的商業公司,為了賺利潤而研發科技,但能賺錢的機會肯定也不能放過,實在是陳子凡規劃的一些未來產品有點太燒錢了。
投入的資金就是天文數字。
而且一下子就把隔空充電技術的價格打下來,會出現非常大的問題。
官方那邊也明確跟陳子凡說了,想把隔空充電技術拿出來可以,直接進入到量產階段也沒問題,但一定要留個緩衝的時間,他們那邊好提前做準備。
這已經算很大的讓步了。
其實官方那邊的人也非常頭疼,因為在他們看來星塵科技能稱得上“劃時代技術”的不僅僅只有隔空充電,星漢01那臺車上的太陽能充電還要更猛。
如果開發到完全階段,甚至可以改變全世界的能源格局,陳子凡這邊倒是無所謂,反正他只想做產品賣產品而已,只要官方給的保障足夠多,光致太陽能技術直接丟給官方那邊玩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