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趙滿堂只所以稱是老夥計,那可不是在一塊吃吃飯喝喝酒那麼單純,而是在一起工作、合作連續幹了三年之久。
他見我在家很閒,並沒有說有事要走的話,而是人逢知已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聊著聊著天已近中午,我讓孩子們到飯店弄幾個好菜,打了一瓶天之藍老酒,進入餐桌,為表誠意,大家共碰三杯,算是見面禮,而後我倆邊喝邊來拳,喝到高興之處,又談起了幾十年的陳年往事:
七六年年底橋剛峻工,七七年初夏,橋就倒塌,洛卡村幹群都不滿意,把趙滿堂告到公社政府,因當時修橋設計、施工、指揮都是他一人所為,所以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此公社大會批評,小會點名,他沒少受氣。
到了七七年冬季,縣委決定挖一條樣板河,可公社幹部都是白脖子,任務還得水利站出面。當時水利站就三個正式工,站長、會計、技術員。
雖然趙滿堂修橋受到批評,但責任不完全在他,再大的能耐用三合土砸,也砸不出高質量的橋來。
所以七六年的那批橋,半年就全部倒塌壞掉。
這次挖樣板河仍有趙滿堂全權負責,統一指揮。
這次的挖河地址不在本鄉,遠在離我們村幾十公里的柏木屯,東西橫跨幾十公里長。
我們公社的指揮部就設在柏木屯,而且我大隊的河工施工地點也在柏木屯。
縣政府佈置的樣板河任務,是柏木屯村後的一條小河,這次加深加寬加大挖河的標準質量,給全縣境內的河流起到樣板作用。
時間要求是農曆臘月十五前完全峻工。歷時三個月。
前三名者獎,後三名者罰。我公社共分二公里長,到我大隊只分了100米長。所以挖河只能以大隊為中心,統一吃住,統一指揮,統一行動。
當時大隊抽調一百名青壯勞力參加挖河,每20人為一組,一個伙食,共分5個伙食,有10名炊事員做飯,找了5個駐地,作好了準備工作。
大隊帶工的是我和王主任,我負責後勤供應,吃喝費用,王主任負責工地進展。下分5個小組,大隊幹部任組長,每個伙食有專人負責。
大力提倡比學趕幫超。獎先罰後,先進不吃虧,落後就要捱打。
目標明確,責任到人,轟轟烈烈的開始了挖河程序。
河工地左側是A村工地,右側是B村工地,大家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在河工上幹活,誰落後誰吃虧,因為先進者不會多挖,只會多留,那是體力活,寸土饒人。剛開始可以架子車拉土,挖雲1米深後按階梯用鐵鍁甩土。挖河的坡度是1:1所以越向下挖,難度越大。用鐵鍁甩不上來時,只好改用布抬子抬。
一天上午吃過午飯,3組的人突然都拉起了肚子。經查發現是伙食不衛生造成的。好漢抵不過三泡稀屎,所以3組人員只好全體休息,養精蓄銳,病好再幹。
為此事,換掉了炊事員,臨時在本村找了一個聰明乾淨能幹的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