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老爺,不好了。”
大明京城,紫禁城內閣裡,蘆布慌慌張張從外面跑進屋子,對正在處理奏疏的魏廣德喊道。
“什麼事兒這麼慌慌張張的,外人看到成何體統。”
魏廣德放下手裡奏疏,不滿的看了眼蘆布。
這裡是內閣,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落到張居正和張四維眼裡。
張居正還好說一些,可張四維就未必了。
雖然還沒有跡象表現出來,但魏廣德相信,張四維此時肯定是把視線落在他這個次輔位子上的。
就好像魏廣德其實也覬覦首輔寶座,可他知道,現在的大明內憂外患不少。
他可以對外患舉起屠刀,但是要處理內憂,他多少還是有點不忍心。
無他,這裡面也有他家的利益在。
是個人,其實都很難捨身取業,放棄自己的利益而為了朱明王朝貢獻。
張居正,敢於對權貴,甚至自身利益動手,其實這點是很讓人敬佩的。
只要給他足夠的支援,他就能做到。
雖然可能有些地方並沒有完全考慮透徹,存在諸多瑕疵。
比如在清丈田畝的時候,他只考慮到對全國的田畝進行丈量,造冊,清理出那些隱藏的田畝,分攤后土地所承擔的賦役就輕了。
地方官員也就沒理由拖著不繳納朝廷的賦稅,什麼拖欠,都可以徹底根除。
然後,某些地方因為土地大幅增加,就可以在朝廷稅制之外增加一些稅收。
畢竟,洪武年定下的稅額,那時候人口才多少,土地才多少,放到現在肯定不適合。
另外新增賦稅,也不算改動祖制。
但是,就這麼簡單的道理,可是到了地方上,地方官員為了迎合張居正,居然在丈量工具上做手腳,以此虛增土地面積。
大明是流官,他們都是異地為官,坐好政績很快就可以升官調走,才不用理會地方上那些士紳和百姓。
他們,本身就是帶天子牧民的。
針對此,魏廣德自然會提醒張居正,指定工部製造發放統一的丈量工具,可不興地方上自行採買。
倒不是虛增成本,而是度量衡這個東西,各地其實多少有點差別。
魏廣德打算讓張居正趟雷,他撿現成,可張四維未必有這個心思,所以他時刻得防著那位一點。
“說,什麼事兒?”
魏廣德看著被嚇到的蘆布又說了句,他知道蘆布肯定是聽到不得了的訊息,所以才會如此。
可不知道他這樣,難道事兒就能解決嗎?
除了徒增緊張情緒,對解決問題一點幫助都沒有。
“那個,那個潘季馴潘總督回京城了,現在正在朱尚書家裡和他爭執。”
蘆布終於吞吞吐吐把他得到的訊息告訴了魏廣德,不過魏廣德聽後確實愣住了。
“潘季馴回京城了?什麼時候的事兒?工部召他回來的嗎?”
一連串問題出現在魏廣德腦海裡,忍不住讓他連續發問。
“是的老,老爺,潘大人回來了,就是今兒的事兒。
到了京城都沒去工部和都察院,不知道是哪裡叫他回來的。
進城以後,他就直接怒氣衝衝的朝朱尚書府邸去了。”
蘆布馬上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