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掌握的情報網,顯然比李中華想象的更多,此時的吐蕃新的都城邏些城內,一處鐵匠鋪中,幾個人正在屋裡,圍著火爐子取暖。
他們雖然穿著當地的吐蕃服裝,但不難分辨出,他們長的一幅漢人的樣子。
儘管如此,對於邏些城的吐蕃人來說,見到幾個漢人也沒有什麼很稀奇的,在吐蕃經商的人,多半都是漢人。
這些漢人的商人,帶來了中原特有的商品,諸如茶葉,瓷器,先進的手工藝等,沒有這些漢人的到來,邏些城的貴族們,生活上會有很多的不便。
此時的邏些城,己經被白雪覆蓋著,十月的天氣,邏些城下雪,實在是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鐵匠鋪中,一名男子開口說道:“種種情況表明,吐蕃明年春後,一定會大舉進攻吐谷渾,我們應該儘快的把訊息傳遞出去。”
“問題是,所有的這些,都只是我們的猜測,萬一我們猜測的結果是錯誤的,朝廷的損失就會很大,我覺得還是應該等弄到了準確的情報,再送出去為好。”另一個男人說道。
“頭,如果等到明年春後,吐蕃的兵馬動了,我們再把情報送出去,就己經晚了,現在送出情報去,朝廷自有決斷,至少我們盡到責任了。”
“也好,那就通知城外的老劉,讓他把情報送出去,前陣子,老劉不是念叨著,想看一眼己經三歲的孫子嗎?正好遂了他的願。”
“老劉該有三,四年沒有回家了吧?”
“不止了,老劉是第一批派到吐蕃來的,整整有六年時間了。”
“頭不也是六年沒有歸過家嗎?”
……
長安太極宮內,李世民召集了兵部尚書候君集等人議事,並說出了李中華所告之的訊息。
“陛下!軍中派往吐蕃的密探,並沒有訊息傳出,陛下又是從那裡獲悉的?”
侯君集身為兵部尚書,吐蕃的密探,送出來的訊息,一般都是由他掌握的,此時聽了李世民的一番言語,不由得很是驚訝。
“這個訊息並不是派往吐蕃的密探所提供的。”李世民將召見了李中華,這個訊息是由李中華,從酒樓的客商中聽聞的。
“陛下!李中華或許是對朝廷忠心耿耿,可畢竟是道聽途說的訊息,調動大批的兵馬可是大事,糧草的消耗倒是其次。
如果吐蕃並沒有侵犯吐谷渾,也沒有侵犯我大唐的意思,卻因為我們大唐突然調兵的舉動,引起了不必要的誤會,就不好了。”
“君集說的有道理,那就等吐蕃那邊的訊息到了再議吧!”
大唐最大的敵人是突厥人,如果吐蕃沒有進犯大唐的意思,李世民也不想讓吐蕃誤會,再多樹立一個強敵。
李中華這幾天都在忙著,和畢章研究怎麼印製紙幣,別的都好解決,只是每一張紙幣,都要有不同的編號,實在是很麻煩。
經過了半個月的反覆研究,終於解決了這個難題,第一套紙幣印製成功了。
第一套紙幣的面值有六種面額,分別是五文,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五百文,一千文,至於為什麼沒有一文的紙幣,因為一文錢直接用銅錢就行了,用紙幣暫時沒有必要。
紙幣首先在長安大酒樓中推出,主要的是針對那些經常光顧的老顧客,建議他們兌換,省得每次都帶著那些沉重的錢。
要知道,長安大酒樓的消費可是不低,隨便一桌酒菜都是好幾貫錢,用開元通寶付帳,重達幾十斤。
如果兌換紙幣的話,以後身上只需要帶上一疊紙幣,便可以隨時享受長安大酒樓的美食了,實在是太方便了。
在長安大酒樓兌換的紙幣,在長安大酒樓消費,也不用擔心會用不掉,因此,一些老顧客也欣然的願意兌換。
這些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儘快的將銀行開起來。
銀行當然不能只開一家了,但飯總要一口一口的吃,李中華決定把長安的銀行開在東市,再派人到洛陽,益州,揚州,幷州,越州,廣州,鄯州,魏州,河中,襄陽,鳳翔,各道的治所,選址開辦銀行。
東市的規模沒有西市的大,人流量看起來也不如西市,但西市交易的是普通的貨物,而東西就不一樣了,這裡聚集了大量的色目商人,他們不遠萬里來到大唐,所帶來的物品都是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