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鐵全稱為南滿洲鐵路株式會社,是日本於1906年4月在中國旅順大連地區建立起來的一個機構。成立之日起就有了滿鐵調查部,滿鐵首任總裁後藤新平要求實行“軍鐵合一”,使滿鐵調查部與日本軍部密切相關,所以,進行的也都是名副其實的間諜活動,而非對外所稱的商業合作勘探。
該間諜部門實地調查,不惜花費巨資,為了調查過江流域貿易,竟讓一個調查員從上海沿長江而上,直到成都,費時一年零兩個月。同時為了進攻當時的蘇聯做準備,花了數年的時間編寫了《俄羅斯軍事地誌》,對東三省的調查那可以用恐怖來稱呼。
調查部以班作為小組,分批從當時的奉天、新京和哈市三地出發,對整個東北區域進行所謂的勘查,繪製地圖的同時也調查各村落的詳細情況,城市到村子步行需要多久時間,開車需要多久。每個村落中有多少人多少戶,預計未來十年內會增加多少人多少戶,甚至連每戶人家有多少生產工具、多少把菜刀都記錄在案。
由此可見,滿鐵調查部這個間諜機構所謂的“勘探”有多細緻。
而野蛙溝是滿鐵調查部在1941年無意中發現的。
1939年諾門坎戰役,日軍失敗,意識到蘇聯陸軍實力遠比他們所想的還要強大,於是北進策略取消,改為南進。與此同時,日軍也比從前更防範蘇軍,所以,在當時東北邊境上大修工事碉堡。
可是,東北邊境要全線佈防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時也要防範蘇軍從“意想不到”的位置進行奇襲,所以,滿鐵調查部方面就開始與軍部的人一起尋找所謂的防線漏洞。
負責野蛙溝區域的調查班一共4人,分別為班長鹿生正夫,班組成員小山次郎、久保正代、井染四郎。
因為班長的原因,所以這個班組的名稱就叫鹿生班。
鹿生班的職責就是探查所在區域的佈防漏洞,簡而言之,就是擔心蘇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畢竟當時日軍最引以為傲的就是所謂的奇襲戰術,他們也擔心蘇軍會採取相同的戰術,更怕一覺醒來,蘇軍的部隊已經出現在了營房之外。
鹿生班調查野蛙溝的時候,日本已經襲擊了珍珠港,美國也對日宣戰,日本也迫切希望得到礦產物資來支援自己的戰爭,所以,鹿生班在該區域勘探,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找到石油。
但勘探石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年美國人在沙漠足足找了五年,在最終要放棄的時候才發現了石油,而日本在佔領東三省之後,已經找了十來年都沒有任何發現,這讓他們十分沮喪。
鹿生班之所以要勘探野蛙溝,除了戰略漏洞外,就是石油,因為他們從曾經在此地的原住民中獲知,在野蛙溝內發現過一種黑色的液體可以引燃,而黑色的液體可以引燃的,不正是石油嗎?所以,鹿生班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野蛙溝,開始了勘探工作。
可當他們進入野蛙溝的時候,對這裡的生態環境產生了質疑。首先,這裡是溼地,絕對不算是惡臭沼澤,可在山溝記憶體在溼地原本就不怎麼符合自然規律,按理說,溼地更應該靠著湖泊河流。
最重要的是,野蛙溝內的溼地延伸的地方,是一座被當地人稱為“完琪”的山,而完琪翻譯成漢語的意思就是“不凍的池水”。
說也奇怪,當時鹿生班去的時候,正好是冬季最嚴寒的時候,而野蛙溝內的水竟然都沒有凍上,相反還有溫度,測量之後,發現水溫在15度到25度之間,達不到溫泉的溫度,但也遠比一般的水溫要高。
水質監測之後,鹿生班確定這裡不是溫泉,周圍也沒有火山,但是什麼現象造成的呢?這讓他們覺得很疑惑,開始對溼地和周邊地帶進行勘查。
在勘查野蛙溝盡頭的山壁時,鹿生班發現山壁也有溫度不說,而且無法積雪,越往裡面挖溫度越高,似乎在山壁之中存在其他什麼東西。
最重要的是,他們開採出來的山壁中的石頭就算放置在露天,也得在五個小時左右溫度才會逐漸降低,這種發現讓鹿生班認為,他們也許是找到了某種人類歷史上從未發現的能源。
於是,鹿生班向滿鐵本部發出電報,提供了他們的勘查資料。
當時日本的戰事吃緊,抽調不出太多的人手來,但為了不放棄所謂的希望,也派出了一箇中隊前來協助。
當時的日軍中隊人數大概在200人左右,這200人也是臨時從各地方抽調出來的,甚至其中還有大批的朝鮮兵,所以,足以看出,當時的滿鐵和日本軍部方面對此地並不是太重視,只是做到了所謂的盡責而已。
這批人到達野蛙溝之後,並未立即安營紮寨,而是開始挖掘,首先要挖掘出裡面到底有什麼東西,誰知道往裡面挖進之後,發現了隱藏在山壁之中的那種帶著紋路的怪異木板。
雖說那種紋路木板從手感上感覺是木質,可因為劃不破,割不壞,也砸不出窟窿的原因,讓他們覺得十分驚奇,為此他們還使用了子彈,甚至是炸藥,都沒有對紋路木板產生任何損壞。
鹿生班的人覺得這應該是一個重大發現,而派來的這200人的指揮官也覺得事有蹊蹺,這才讓手下就地取材,修建房屋,為這裡的長期勘探研究做準備。
同時,他們也沒有放鬆挖掘,因為有紋路的木板在其中的關係,所以,挖掘的過程中不需要小心翼翼,也不需要做進一步的勘探,在遇到較大石塊的時候都採用了爆破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