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等閒,最近美國佬加息這件事情很火熱,但是我有點難以理解,加息後美國國債遭到拋售,價格下跌,但是又說收益率上升了,這到底是咋回事呢?”林錦覓歪著腦袋問道。
“嗯,這對普通人來說,確實難以理解,我們先來看看總體情況。”秦等閒笑了一下,這種問題對他來說太簡單了。
第一方面:首先簡單瞭解一下美聯儲的運作機制,主要不過有以下三點:
1、設定利率
聯邦儲備委員會與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一起控制美國的兩個主要基準利率。聯邦儲備委員會決定貼現率,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決定聯邦基金利率。
透過利率調整市場。例如,當經濟低迷時,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發展。由於利率降低,各種實體的成本將降低,刺激消費,提高企業的投資積極性,從而創造需求,刺激經濟增長。如果經濟過熱,它將朝相反的方向執行,提高利率以系統地增加消費者和企業的資本成本。例如,普通人的汽車貸款和住房貸款將增加,從而抑制經濟過熱。
2、印鈔買賣國債
如果美國政府想要維持其運作,就需要財政支援,而美國財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國債的發行。為了維持美國財政部,美聯儲購買了大量美國國債,同時降低了美國國債的利率,並將美國國債貨幣化。保持美國金融市場的穩定,降低無風險收益率,即美國債券的收益率,並保持股市的繁榮。
3、存款準備金
作為聯邦基金利率的監管機構,準備金利率通常與聯邦基金利率保持正相關。美聯儲透過調整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的利率水平來影響準備金的規模。當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的利率上升時,商業銀行更有動機將更多的資金作為準備金存入美聯儲的賬戶。因為存於美聯儲的這部分貨幣的利率越來越高。這種儲備監管也稱為價格監管。
第二方面:來看看美聯儲是如何發行國債的
在美國與經濟密切相關的機構有財政部、美聯儲、國會三個地方。財政部屬於政府部門,歸白宮管;美聯儲就是央行,獨立於國會和白宮,但是又跟這兩個地方關係很緊密;國會與白宮互相獨立,也就是常說的三權分立,國會管立法,白宮管行政。
在發債和印錢這件事情上他們三個的關係是這樣的:
財政部是不能自己印錢的,他的錢來自各項稅收,但是美國的費用很大,特別是每年的軍費開支都是好大一筆錢,稅收自然是不夠花,所以收入的稅收花完了,只能去借錢,打的借條就是國債。借條的利息就是國債票面利率,用財政部每年的稅收收入來還這筆利息。財政部能找任何人借錢,誰買了國債相當於借錢給財政部了。只是財政部沒賣完的國債,美聯儲必須全買了。
美聯儲是印錢的地方,但他也不能隨便印錢,拿到多少國債就可以對應的印多少錢。
國會決定了財政部借條的總額度,如果財政部總額度要用完了,需要取得國會的同意才能調。
每一張印出來的美元都對應著一份國債,而國債又代表了未來的財政收入會用來還這部分的利息和本金,因此印國債就是向未來借錢。而財政收入代表了美國經濟走勢。
美國整體實力強,國家信用好,所以可以一直髮債,一直印鈔票。
美聯儲為何高舉國債,因為它對美國的經濟發展有信心。
經濟發展對國債的支援才是最關鍵的,這一點很重要,只要美國經濟發展正常,美聯儲就有恃無恐的發行國債,很多人說美國現在的國債都超過了gdp,意味著美國入不敷出,肯定要完蛋,其實你是杞人憂天,美聯儲有那麼多專家,他不會算賬?
比如說現在美國國民生產總值20萬億美元,美聯儲總共發行了25萬億的國債。
如果美國經濟發展穩定,十年後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變成了50萬億,目前的25萬億國債只不過是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
何況國債這東西都是在滾動,真正付出的只是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