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這一點,夏國間接用自己的理念影響諸神,影響諸神殿的行事風格。
當然,只要教會不設在夏國就成。
“編寫教義最麻煩的一點,就是要對各教會弄出一套完整,且讓信徒們信服乃至崇拜的理論。”
比如太陽神,姬樂編寫的教義就著重描寫太陽神的光明和公正。將太陽神的信徒劃定為崇拜公正、光明、藝術的凡人。
而只要熱愛生活,嚮往光明,都可以作為太陽神的信徒。
至於戰神的信徒,則是要在殺戮中尋找戰神的交易。因為本土戰神並非惡神,是一位偏向於秩序的神明。因此,姬樂對他的教會定義,並非單純的毀滅萬物,而是著重於秩序的毀滅以及重塑。將戰爭視作萬物演化的一種規律。同時,也把戰神升格為武器之神。
“你這教義真是為戰神準備的?我怎麼覺得,你不會對他這麼好?”
“不僅僅是為他,其他戰神也能用啊。”
比如夏國的兵主、羅馬的祖神,大家都可以用這一套教義。這是從根本上顛覆戰神的神職理念,引導世人改變對“戰爭”這一概念的認知。
火神的教典也是如此,就是曾經姬樂給餘媖的那份,再經過一定改良後編纂起來。火神教典的活火創世論,已經不僅僅將原初火神視作世間一種客觀存在的法則,而是一種足以升抬為造物主的全新概念。如果原初火神復活,憑藉火神教義的信仰,說不定真能打造自己的火焰宇宙。當然,阿勒爾神也能抽取火神教義的信仰。還有姬樂、淨火神、匠神……火神教義背後並不僅僅是對某一位神明的崇拜,而是以教義將相關火焰側的神明都包含進來。
擁有宇宙最初火焰的原初火神,象徵鍛造與技巧之火的匠神,象徵祭祀與淨化的淨火之神,象徵文明與靈魂的薪火……
這些火焰統統被歸入火神教的教義中。甚至姬樂暗搓搓在教典中為自己留下一個神位。
“扶桑丹林大帝”,乃東天陽精所生之火,乃萬物生命之火。
此外,還有各教會的神徽標誌以及神獸聖花。太陽教會是馬和雄鷹,聖戰神教會是狼,而火神教會是一種能不斷浴火重生的不死鳥。
元希看了這幾本教義,輕聲問:“那麼對我的教義,你怎麼看呢?”
姬樂神色一僵,陷入沉默。
元希的教義?她行事毫無章法,一位純粹的自然神,有什麼人道性的教義可以用嗎?
姬樂摸著下巴,陷入沉思。
元希的神性特質是風的毀滅力量,這毀滅之力如何讓凡人進行信仰?而她又不喜歡那些繁瑣的人道神職……
一時間,姬樂陷入為難。
說起來,自己對元希瞭解著實不多。這次才第一次拜訪元希的聖域,甚至連元希喜歡什麼動物都不清楚。
“殿下……殿下的聖花應該是金玫瑰?至於動物,天鵝如何?飛翔的能力象徵風,潔白的羽毛意味著純潔。而且天鵝可以視作愛之鳥,也能象徵姻緣。”
“有點太偏重於愛神了。”元希不喜歡姬樂的這個建議:“把神鳥換一個。還有衣服,我要給我的祭司們設計一套全新的衣服,要有夏國衣服的特點,但也要有愛琴文明的特色,對了,圖穆的特色也要保留。”
元希不斷提出自己的要求:“還有我的教義,必須是那種可以拉攏廣泛信徒,又不會限制我自己的教義……”
聽著這些要求,姬樂額頭冒汗。
這……一位自然側的神明要求這麼多,很麻煩啊。
幸好此時馬車來到太陽神的神域,幫姬樂解圍。
看到楊柯走過來,元希最後總結說:“就這些要求,你慢慢想,回國後你再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