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麼多財寶金銀在前邊,從此之後他們牛家也成了當地的土豪,再也不用過以前那般吃不飽飯的生活了。
作為一家之主,老牛的父親雖不懂得什麼大道理,但財不外露還是懂得,若是被人發現他一家發了這麼大的財,不知會有多少人惦記,他們一家平頭老百姓又如何能守得住?所以,在他們面前有兩個選擇,要麼搬進城裡居住,那裡有官兵把守,比這窮鄉僻壤安全的多,要麼繼續留在這村莊裡,繼續過著窮苦生活。
搬進城裡不怎麼現實,他們一家在鄉下過苦日子慣了,享受不了城裡的好日子,不如在村裡活得自在。
望著破敗的房屋,老牛的父親說道:“雖然不能太過招搖,但這老屋已經住了幾十年了,我覺得可以重新蓋上幾間了。”
對此,老牛父親已經盤算了好久,雖然重新蓋房會引來不少人的猜測和關注,但已經不能耽擱了,再這麼住下去有塌房的危險。
聽到父親要蓋房屋,老牛家人十分欣喜,姑娘這麼大了連個自己房間都沒有,實在太不像樣。
晚上,一家人坐在飯桌旁吃飯,嘰嘰喳喳的好不熱鬧。
經過一番交談,李春風和胖子才知道牛耀華的父親名叫牛學文,名字上雖有學文二字,但沒上過一天的學堂,大字不識一個,而他的腳是年輕時給地主家做工時牛踢壞的,那地主非但沒有任何賠償,連工錢都沒有結,便將其趕了出去。
而牛耀華的姐姐名叫牛三妹,也沒有上過學,但她有個好學的心,每天都會去學堂偷看先生教書,日積月累之下,她居然認識了不少的字,這些年老牛寄給家裡的信,全是她給父母讀的。
吃完飯後,李春風三人只能在偏房擠在一張床上休息,他們三個在外面同吃同住慣了,這般擠在一起也沒有什麼尷尬的。
第二日,老牛便從附近的小鎮之上找了一群最好的泥瓦匠和一些小工,來幫忙蓋房子,李春風三人也前去幫忙,很快房子便拆除完畢。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牛家發財之事居然在村子裡傳開了,許多人在背地裡議論紛紛,有的人羨慕,有的人嫉妒,更有的人在背後嚼舌根子,說他們是靠不正當方法得來的這些寶物,反正說什麼的都有,不過老牛父母聽到這些閒言碎語並沒有放在心上,反正都習慣了,他們說就讓他們說吧,又少不了一塊肉。
附近的村民都過來看熱鬧,當然也不乏過來幫忙之人,全都被牛學文言拒絕,他對這些鄉親實在沒有什麼好感,以前看到他們家窮,總是一副愛搭不理的模樣,現在可好,見到他們一家有錢了,全都過來套近乎,實在讓人噁心。
既然自己家的事已經被人知道了,那牛學文不裝了,準備把房屋建的更漂亮些,讓那些人人羨慕去吧!
為了增加建房的速度,老牛直接又到鎮上顧了許多小工,十幾天的功夫,一座嶄新的四合院便拔地而起。
房子建成之後,許多鄉親前來祝賀,這些人大多都是過來蹭吃蹭喝的,也有許多人過來借錢的,對於那些蹭吃蹭喝的人,牛學文便讓他們吃飽喝足,但那些借錢之人,他一分沒借,全都打發走了。
這些借錢之人平日裡與牛學文並沒有什麼交情,之前就數這些人舌根子嚼的比誰都勤,看著他們就生氣。
當然,牛學文也不是什麼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就算有錢了也要對得住自己本心,對村裡那些貧窮之人能幫還是得幫的,他也是從苦日子熬過來的,知道吃不飽飯是什麼滋味,不能讓自己的悲劇發生在自己村子裡。
忙活了一天,李春風三人來到各自房間便早早睡下,第二日一早,他們便被外面交談之聲吵醒,實在睡不著了,他們便起床,誰知堂屋的一幕徹底把幾人驚呆了。
只見客廳之中來了許多婦人,大約有十幾個,看她們的打扮一看便是媒婆,三人有些不解,快速的來到堂屋一探究竟。
見到有三個小夥子進來,那些媒婆立刻站起了起來,紛紛詢問哪個是牛學文的兒子,牛學文此時已經穿上了一身新的長衫,滿臉笑意的指了指牛耀武。
眾媒婆立刻圍了上去問這問那,搞得老牛臉一下子紅了起來。
這時,他們三人才明白,原來這些人是來說媒的,拜託這些媒婆的全是一些當地有名的門派,這些掌門不知從哪裡得到了老牛的武功境界,心中十分驚訝,如此年紀便有如此境界,實在是習武天才,若是此人歸於自己門下,將來定有一番成就,所以為了門派考慮,便想招老牛為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