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翟堂的人告訴張洪任,黃粱是被範永鬥害死的。
因為範永鬥本想讓左良玉幫助女真入關,但黃粱一直以天命為由,反對此事。
而左良玉對黃粱又十分信任,所以範永鬥幾次謀劃都未得逞。
最後範永鬥惱羞成怒,設計誣陷黃粱私通朝廷,而左良玉不知著了什麼魔,竟相信了範永斗的話。
黃粱為了證明清白,就當著左良玉的面羽化了。
左良玉見狀,也十分後悔,當時就將範永鬥趕出了左府。
翟堂聽聞此事,便聯合了王大宇、梁家賓、田生蘭等人,想替黃粱報仇。
不曾想王登庫、靳良玉、黃永發三人竟出面相助範永鬥,雙方一時勢均力敵。
最後還是左良玉出面,才暫時壓下了此事。
不過翟堂的人再三表示,只要張洪任表態,他們一定血洗范家。
張洪任知翟堂並非範永斗的對手,婉拒了翟家的建議,並再次對翟堂的人表示感謝,隨後就與吳老六等人一起南下。
因當時山東、河南戰事尚未結束,他們為免黃粱屍身受損,便選擇了水路。
原本水路十分通暢,不曾想進入山東境內後,竟時常遭遇叛軍的襲擊。
無奈之下,他們只得改走陸路,卻再次遭到追殺。
好在山東錦衣衛的聯絡站已建起不少,吳老六藉助錦衣衛之助,才化險為夷。
但他們前兩日到濟南時,濟南突然發生暴亂,官兵和叛軍竟狼狽為奸,大肆搶奪富戶和過往客商。
吳老六覺得事情有異,本想傳信給朱元璋,但張洪任卻執意要親來......33
朱元璋聽完吳老六的講述,心中對張洪任的推測之術十分忌憚。
隨即又想到黃粱是其師叔,本事應不在其下,按理來說自也能趨吉避凶,又怎會死在一介商人的暗算之下?
不過他心中雖有所懷疑,卻仍一臉悲痛地道:“張天師,是咱害了令師叔,不過您放心,咱一定會替他報仇!”
張洪任稽首謝恩後,又從懷中掏出一封信,恭敬地遞給朱元璋道:“陛下,若貧道沒有猜錯,師叔應是為了這封信才羽化!”
朱元璋聞言一愣,又見吳老六面露驚詫,顯然不知此信的存在,就沒有立刻接信。
一旁的張煌言見狀,本想代朱元璋接信,卻被朱元璋制止了。
就在張煌言疑惑之時,只見朱元璋竟朝那信行了一禮。
張洪任見狀,眼中閃過一縷驚詫之色,但並沒有避讓。
朱元璋恭敬行禮後,仍沒有接信,而是朗聲道:“張應道天師為咱大明捨身,咱代表天下百姓向張應道天師致謝!”
隨後又對一旁的吳老六道:“你即刻傳旨,讓太子親自主持張應京天師的祭禮,同時昭告天下,正一教乃我大明國教,後世子孫當奉行不渝......”
張洪任本因張應京、張應道之死,對朱元璋有所不滿,此刻聞言,心念立時通達不少。
所以儘管他知道朱元璋此舉是在收買人心,卻仍跪下行禮道:“貧道代正一教,代師叔,多謝陛下厚恩!”
朱元璋急忙上前扶起張洪任,又寬慰了他幾句,才將信接了過來。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