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9章 特殊的跨年

隨後,鏡頭一轉,吳孟達的身影出現在螢幕中,一頭白髮,古板而又嚴肅的臉,手中還捧著一個鳥窩。

胡格的旁白給觀眾介紹道:“此人是我們院長,外號病毒,為人十分古板,不會變通。”

接下來,吳孟達給新生們灌輸自己的理念,說的是頭頭是道,殘酷無情,觀眾們也聽的很是感慨。

觀眾們聽著院長的說教,感覺十分的熟悉。

接下來院長給眾人展示了一隻花了數百萬經費,研發出來的可以在太空中使用的筆時,大家又笑了。

因為,陳永仁突然站起來說道:“院長,如果鋼筆和圓珠筆都無法在外太空使用,那是不是可以使用鉛筆呢?這樣不就可以省下數百萬的經費了?”

聞言,院長一時語塞,表情尷尬,而臺下的學生們卻是大笑不已。

觀眾們也是如同醍醐灌頂,圓珠筆和鋼筆的墨水流不出來,無法使用,但鉛筆不存在這個問題呀。

靈活多變,不拘一格的陳永仁與死板的院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胡格的旁白也響了起來:“一隻思想自由的小鳥落在了病毒的巢穴裡,我們都是機器人,盲目執行院長的命令,他是唯一一個不是機器的!”

旁白落下,鏡頭轉到一間教室裡,陳永仁又和任課老師爆發了矛盾。

教授讓他解釋一下‘機械’的含義,他沒有用課本上的話回答,而是用自己的精簡過的語言回答:“機械就是能夠簡化工作流程,節約時間的機器。”

很簡單,通俗易懂,但是教授並不領情,覺得他這是瞎說。

陳永仁還舉了幾個例子,如拉鍊就是機械,簡化了麻煩的扣子。

不過教授並不認同他的說法,這時候王凱冷笑著看了一下陳永仁,站起來把機械的定義背了一遍,和課本上的一字不差。

聽的大家都是雲裡霧裡的,但是教授卻露出很滿意的表情:“王凱同學回答的非常好,劉徹你要向這位同學學習。”

陳永仁表示不服,說道:“老師,我只是簡化了一下,但說的是同一個意思,而且大家都能理解和明白,一寐的去死記硬背又有什麼意義呢?”

“你以為你比前人厲害?比書聰明?如果你想考試及格,最好照著書上的寫。”教授說道。

陳永仁還想要辯解,但是教授直接叫他出去。

剛要走出去,陳永仁又轉身走回來,說是忘了東西沒拿。

教授問他什麼東西。

陳永仁認真的回道:“科學的記錄,詳細的分析,嚴肅的總結,辯論和解釋的工具,有硬盒的,軟盒的…”

講了一大堆,聽的教授和觀眾們都是雲裡霧裡的,這說的是什麼鬼?

教授不解問道是什麼東西?陳永仁回答道:“就是書。”

教授滿臉不喜,說道:“書就說書,為什麼不說的簡單一點?”

陳永仁滿臉無辜的說道:“我剛才試過了,沒用啊,所以這不是按照您的要求來嘛。”

話音一落,教授的表情一下子變的十分的難看,王凱的臉色也不好看,其他的學生則是爆發出了鬨笑聲。

觀眾們也是哈哈大笑,這個陳永仁也太有才了,既然簡單的不用,那就複雜的回答你。

笑完,有些觀眾也思考道,為什麼要把一件簡單的事情搞的那麼的複雜呢?聯想的生活中,卻是存在很多這種現象,明明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說明白的事,非要複雜化,導致最後問題嚴重化。

學習,到底是為了應付考試,還是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呢?

先輩們把一些事物做了解釋,給予含義,是為了能讓後人更好的去理解這個東西,理解完之後,去完善它或者最佳化它,而不是光把它背下來,不去用它。

想要超過前人取得的成就,就得跳出這個條條框框,站在和他們同一個層次上去理解這個,去認識,才能超越他們。

人類創造了定義,卻被定義給束縛著了,這是萬萬不能有的,我們應該在肯定和否定間,不斷的去重新定義,與時俱進才能不落後於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