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邊,濱海大道,華通大廈。
這是中房集團開發的高層電梯寫字樓。
自從87年開始,土地拍賣,到92年末,沿海一帶早已進入商品房時代。
僅一條濱海大道,因為靠近碼頭,兩三年時間,就落成了六間大廈。
租金昂貴,可仍然爆滿。
大廈12層,一間120平米的寫字間,門口一部銘牌:徐州宏文外貿。
公司老總40來歲,個子不高,著一口夾帶灌雲方言的普通話,指手劃腳的罵道:“叫裡克一趟內地,裡也是老手了,咋把我的韓國人給搞飛了來?別人現在投訴裡,說裡把他們丟在那邊,個人跑了,還要我怎麼說裡?”
劉鼎新硬著頭皮聽他罵了半天。
他也盡力了。
陪著兩個韓國人在富平又呆了好幾天,試圖採購些其他鄉鎮的柿餅回去交差。
可其他地方的,趕馬家坡的,質量相差太遠。
有些皮都沒削。
即便找到幾家散戶,可做出來的柿餅,往屋簷下面一掛,就完了,從來不捏。
他們逛了四五天,也沒找到一戶有糖心的柿餅。
兩個韓國人就把怒氣撒到了他和同事的身上。
還打電話回公司投訴。
劉鼎新早就受夠了,屁股一拍,走了。
只留下李文均還陪著他們。
劉鼎新手一攤:“無所謂,我辭職。”
“裡拿辭職嚇我?”
劉鼎新站起來就走。
出門時還不忘把門給帶上。
整個人輕鬆多了。
走到自己的位置上收拾東西。
這個小小的寫字間,一間辦公室,就組成了一家公司,有十幾個職員。
每個人的隔斷上面,都放著一部電話,和一臺傳真機。
這個年代還沒有電子商務,桌子上更沒有電腦。
就全靠電話和傳真辦理業務,聯絡客戶。
劉鼎新拿出一把鑰匙,開啟腳下上了鎖的櫃子。
從櫃子最下面拖出兩頁a4紙。
這上面寫滿了他這兩年蒐集的客戶資料。
摺好,放進褲兜裡。
就走出辦公室。
其他同事都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唯獨一個名叫霜霜的女孩兒,一直注意著劉鼎新。
她本來正用英文和客戶交談,卻連忙放下手中的電話,追了出來:“師父,你真的辭職了?”
“對,一個工作而已,無所謂的。”
這女孩兒扎個馬尾辮,一臉的不捨,她是劉鼎新帶出來的:“那你接下來怎麼辦啊?自己開公司?我寧願跟著你呀。”
說到開公司,劉鼎新精神一振。
可馬上又冷靜下來,搖搖頭:“現在積累還不夠,也沒資金,這是我仔細考慮過的,長遠來看,呆在連雲港並不是很好的選擇,上面有青島,下面有上海,連雲港夾在中間,很尷尬的,我還是準備去上海看一看,到時候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