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此話一出,費耀在一旁出言問道:“大將軍,這似乎有些不妥吧?”
“哪裡不妥?”杜襲問道。
杜襲接了本該曹真回答的話,曹真也樂不得由杜襲代勞。若事事都由大將軍做了,還要他這個大將軍長史做什麼呢?
費耀如數家珍一般答道:“此前戰端未開之時,隴右只有外軍兩萬、州郡兵兩萬。後來陛下遣牽招、朱蓋二人調兵兩萬至長安,這就是六萬了。”
“去歲蜀賊進犯之時,陛下又詔陳驃騎從荊州調來一萬。統合而算,共計七萬兵力。”
費耀輕咳一聲:“七萬兵,經過隴右損耗、略陽合戰,還有爭赤亭、爭漢中之戰,損耗甚多。”
“但其中畢竟有三萬是從荊州、揚州調過來的,不用歸還的嗎?”
“還?”曹真笑了出來,猛地擺了擺手:“還什麼還?公威莫不是傻了?”
“都是大魏的兵,莫說他們調到關西來了,就算不在關西,我這個大將軍難道還不能指揮了?”
費耀拱手道:“屬下也是為大將軍考慮。”
“大司馬處的一萬兩千兵倒還好說。荊州本就兵少,陳驃騎兩次又調了一萬八千兵……他若向陛下告狀怎麼辦?”
“告就告吧。”曹真不以為意:“我在淮南、在關西作戰之時,他陳群縮在襄陽半點功勞都無,分些兵出來怎麼了?”
“勿要再說這個事情了。”
“是。”費耀訕訕一笑,拱了拱手。
杜襲繼續說道:“方才公威說得五萬多兵,若細細論下來,應是五萬六千。”
“除去雍州的九千郡兵、秦州的兩千郡兵、涼州的七千郡兵,這就是一萬八千之數了。”
“三萬六千外軍,陳倉處只有三千五百。”杜襲一筆一筆算了起來:“郭淮在漢中有一萬五,鹿磐在武興有五千。剩下的一萬多,都跟著張郃回了祁山。”
算罷之後,杜襲抬起頭來正色道:“的確沒有兵力可還荊、揚二州了。”
“對,還什麼還。”曹真追加一句。
杜襲轉頭問道:“不過羌兵並未算在內。陸遜在沓中領羌兵一萬,剩下的兵力空額,只能從羌人裡補了。”
曹真道:“我在上邽時看過陸遜選的一萬‘精銳’,戰力能趕得上郡兵一半就不錯了。”
“若要用羌兵野戰,恐怕短期之內是痴心妄想。但訓練個一季兩季的,用來守城應該問題不大。”
杜襲點頭道:“大將軍說得是。所幸羌人數量眾多,優中選優、總是能挑出些堪用的青壯來。”
“此前已經議定,給郭淮陸續補上一萬羌兵。張郃那邊呢?”
“張郃,”曹真咂了咂嘴:“給秦州補到三萬?”
費耀側頭看向曹真:“陸遜處已有一萬,那就是再給張徵西補上六七千?”
“不算陸遜。”曹真道:“不知他怎麼說動的陛下,得了這般待遇,讓他一萬人在沓中待著就是了,不去管他。”
杜襲應道:“那就再給張郃補上一萬六羌兵。總計徵兵兩萬六。”
曹真點頭:“是這個數。”
有一說一,陛下對陸遜的厚賞、在軍中並非絲毫沒有議論。
首先是降將出身。
由於陸遜在淮南將孫權的棺材本都輸光了,大魏軍界上下、對陸遜的評價都不是很高。
奇襲白水關、為赤亭爭得勝機之後,陸遜的風評才好了一絲絲,但整體上還是負面的、倖進之臣的標籤。
由於是被俘後才歸降,還不如黃權黃公衡。
這沒辦法,或許只有皇帝本人才明白、陸遜真的是一個難得的帥才,一個與大魏各個勢力、各個團體都毫無瓜葛的帥才。
其次是恩賞過重。
陸遜身上的護羌將軍、吳侯封號都還好說,大魏本就有優待降將的傳統。高高掛起、束之高閣就好。
可讓眾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陛下還將公主許配給了陸遜。
宛如宗室一般的政治待遇,這是讓曹真、曹洪這些宗親將領們最為咋舌的。
想歸這樣想,但陛下都如此封了,誰又能和陛下當面打擂臺呢?誰又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