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3章 皇帝的心情

手機閱讀

皇帝聽了,哈哈一笑。

是的,姜瑜兒確實是大月之福。她不僅能給大月國帶來糧食,還給皇帝獻了不少計謀。他回到皇帝想了想後,覺得甚是可行。

如果真的能像姜瑜兒說的那樣執行下去,那欺下瞞上的風行就不會那麼多。文官分為兩派,一派親信派,私下查出貪官汙吏。還在全國各地設立了獻計箱,讓士兵常年把守。每個月收集一次,聽取老百姓們的心聲,更方便皇帝知道全國人民的生活狀況。

減免賦稅,鼓勵各小農小戶發展商業。以此來增加國民收入,充盈國庫。

百姓日子過起來了,管理起來,也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而且。如果真如姜瑜兒所說,到時候農業全面開展起來,那大月還會缺糧嗎?

用姜瑜兒的話來說,房子會有的,麵包也會有的。雖然剛開始的時候皇帝不知道麵包是什麼,但後來聽了姜瑜兒的話,也知道這麵包也就是一種充飢的食物。它也就代表著糧食。

百姓衣食住行解決好了,還怕軍隊發展不起來。姜瑜兒還跟皇帝寫了一首歌,讓皇帝找人四下傳播出去,讓百姓們都會了這首歌,可能剛開始的時候還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時間長了,口口相傳,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心得說了出來,還怕會沒人體會到其中的道理。

等百姓有了集體榮譽感,哪裡害怕有外敵入侵?

姜瑜兒跟他說了,攘外必先安內。解決了內部矛盾,團結一致對外,還怕你外地千軍萬馬不成?

皇帝這次微服私訪回來後,心情就一直處於雲端位置。他是國家的決策人,有了好意見,只需要把事情安排下去,他給個時間,到時候驗收成果就好。

至於其中的過程,國家養的這麼多大臣文官們,也是時候用到他們的時候了。

皇帝從回來後,把幾個兒子叫進了宮裡,一番商談後,也安排了事情下去各自去做。雖然幾人都在,但皇帝安排的事情卻都是用香囊的形式給遞出去的。所以幾個兒子除了知道自己手中的任務,其他幾人的都一概不知。

這個香囊計,其實也是姜瑜兒獻給皇帝的。皇帝剛開始的時候覺得不可行。但後來等要叫幾個皇子進宮時一想,也就用了姜瑜兒這個香囊計。

等幾個皇子走後,皇帝不由心生感嘆,這姜瑜兒就是料事如神,這事情這麼一來,讓幾個皇子在不知道對方行動的情況下,都會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希望以此來證明自己。

這也是為何皇帝看到了影衛的來信卻一點都不擔心姜瑜兒隱藏了勢力的原因。因為他知道,她不會做對不起國家的事,也不會做對不起皇家的事情。

就拿餘建縣那些處處可見的安置房來說,還有每年幾萬斤大米捐出來施粥的大米,都是打著朝廷的旗號,自己也就是沾了一點點光環而已。而且,這些光環,她都沒要,而是以哥哥弟弟的名義去做的。

這樣一個不為功名的一個女子,想說她有多大的野心,那也就是不瞭解她的人才會這樣想。

想到自己在張莊村住下的那些日子,是他這輩子過得最舒心的日子。身邊有心愛的女子陪著自己,每天看著百姓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看著小孩們歡鬧嬉笑著,他突然有了一種想要去過這種寧靜日子的衝動。

鄉村的學堂不大,但孩子們孜孜不倦的讀書聲,聲聲悅耳。他彷彿看到了國家未來的支柱們就這樣冉冉升起,也彷彿看到了大月未來興興向榮的景象。

姜瑜兒說,知識改變未來。讀書不僅僅是要入朝為官,其實種地的,也要學會知識,懂得用知識去種地,這樣種出來的糧食,產量也會比別人家的好。

他當時問姜瑜兒,她種地種得好的原因,姜瑜兒笑著道:其實她也是透過書本,瞭解了不少東西,種地是她的愛好,也是她的強項。

之前他不懂,但後來姜瑜兒拿了一本書給他看了之後,他也就明白了姜瑜兒那句只是可以改變未來,可以改變命運的意思了。

皇帝心情好,對德公公說了一句:“今天咱們就去貴妃哪兒用膳吧!”

德公公聽了,眉開眼笑起來。

皇上這次回來,跟貴妃的感情越來越好了。

他跟著皇上出去了一趟,也開了不少眼界。剛開始的時候,他還以為全國都已經發展起來了,再也不會有家裡窮得揭不開鍋,把孩子送到皇宮裡做太監的人家了。

後來才知道,他看到的那些,全都是福音郡主的功勞。

而且,這次皇上回來後,頒佈的一系列政權,別人不知道是為什麼,但他卻很是清楚,因為這些東西,都是郡主獻計給皇上的。為的只是一塊免死金牌,保全家的命。

有時候,他也會覺得悲哀。生活在這弱肉強食的時代,政權才有絕對的話語權,掌控別人生死的,也是這些政權之人。

福音郡主她之所以會給皇帝獻計這些,其實也就是想要一個安身立命之所。

他會同情姜瑜兒,也很佩服姜瑜兒。她年紀輕輕,知道的不少,也知進退。不喜歡強出頭,是個善良人,見不得天下百姓受苦。

他只是恨,恨自己生不逢時。如果他小的時候遇到福音郡主這麼好的人,那他也不會淪落到進宮當閹人的地步。

可事到如今,他也就看開了。有些東西,命中註定。既然改變不了,就要努力去適應這一切。現在,他已經適應了,而且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他很慶幸的是,他的主子是個好皇帝。他跟先帝不一樣,沒有先帝那麼重的疑心病。他一心為百姓著想,不然也不會一夜白頭。

跟在皇帝的身後,朝著李貴妃的月華宮走去。快要進門時,德公公準備喊出聲時,被皇帝給攔了下來。

兩人就這,一前一後地朝著李貴妃的寢宮走去。一路上的宮女太監前來行禮,都被李公公給打發了。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