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星球大戰》而言,《戰地》這看似復古的戰爭故事,反而讓玩家感覺到更加的震撼與真實。
尤其是遊戲的故事模式中對於人性的挖掘。
到底誰是邪惡的,又到底誰是正義的。
己方眼中的英雄,在敵方看來就是惡魔;同樣敵方眼中的英雄,在己方看來一樣是惡魔。
沒有對與錯,只有戰爭的成與敗。
尤其是被玩家們成為主線中一開始並沒有被玩家們放在心上的任務,也就是拯救大兵瑞恩的任務。
從一開始玩家扮演的米勒眾人很好奇上級為什麼會給他們釋出一個這樣奇怪的任務,畢竟瑞恩又不是什麼高層軍官。
但隨著故事的推進,最後米勒他們卻又捨棄生命去救瑞恩。
正是象徵著一種希望。
如同《巫師:狂獵》中的選擇一樣,雖然在《戰地》這一部分的劇情裡面,不會給玩家選擇的空間,但卻會讓玩家在內心質疑並選擇。
米勒放走俘虜究竟是不是正確的,米勒眾人選擇救瑞恩又是不是正確的,這種希望與人性還有殘酷戰爭下的友情、親情,讓每個玩家在玩遊戲的時候,都能夠獲得不僅僅是視覺感官上的衝擊,更有跟深層次心靈的思考。
而且還不僅僅只是這個故事,包括戰場模式裡面的故事中,陣營不同計程車兵放下手中的槍、以身赴死的澳洲老兵,全部都表達出了一個內容,那就是戰爭究竟帶來了什麼。
不是如同《星球大戰》一樣,將好與壞流露表面,至始至終《戰地》裡面從來就沒有說過,這一場戰爭究竟誰是正義,又或者誰是邪惡,區分的只有陣營立場的不同而已。
…………
面對網上《戰地》的熱度傳播,許多一開始只是因為網上各種好評文章,又或者朋友推薦而入坑的玩家們,同樣很快發現自己完全被遊戲所吸引住了。
儘管遊戲中的劇情不長,碎片劇情雖然擁有數個,但基本上都是一小時左右的流程,而重點的故事模式也才七八個小時的流程,但對於講好一個遊戲的劇情故事,這個數字實際上已經足夠了。
而另一部分已經體驗過劇情模式的玩家們,則是在感慨過後沉浸到了多人模式裡面。
本身《戰地》的劇情就不是皆大歡喜的結局,不說碎片模式劇情,就說以《拯救大兵瑞恩》為藍本的故事裡面,除了最後的結局明確表示瑞恩活到了最後,其餘所有人的結局都是死亡。
包括小隊裡面活下來的新兵蛋子並最後成長的厄本,同樣很大的機率估計也死在了後來的戰爭裡面。
唯一表示活下來的只有瑞恩他一個人而已。
這對於大部分玩家而言,還是感覺到有點悲傷跟壓抑的,但卻十分的真實。
因為這就是殘酷的戰爭。
哪有什麼緊張刺激、期待萬分,真正的戰爭就是如此的殘酷,如人間煉獄。
不過,當帶著這個感慨的玩家在他們踏入多人模式後,卻發現這遊戲就又是另外一種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