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40 到此一遊

“因此,臣弟建議,我大清當再派兵入朝,嚴加督促朝鮮國主。另外,直接接管朝鮮造船廠,由大清來掌管,重新打造水師。”多爾袞說到這裡,鄭重地說道,“只有大清有水師,就算打不過明軍,也能讓明軍在海上有所顧忌,不敢恣意妄為!”

皇太極一直沒有反應,直到多爾袞說直接接管朝鮮造船廠,才見他眉毛動了動。剛才的時候,他就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讓朝鮮付出代價的。多爾袞這麼一提議,讓他就多了一個理由。

因此,在多爾袞說完之後,皇太極便點點頭,認可了他的提議。

讓其他人想不到的是,范文程這時候又向皇太極奏道:“陛下,明國突然渡海佔據旅順,其目的,不外乎讓我大清兩面受敵。在我大清未重新握有水師之前,奴才以為,不如學先汗一般,沿海撤兵撤人,用無人區隔離。如此一來,旅順明軍想要打擊我大清城鎮,必然要深入遼東腹地,至少也要離開海岸好些天的路程。如此一來,我大清可在各重要地方佈置重兵,一旦聞警,便立刻派出騎兵。如此一來,十之八九能在明軍逃回船上之前,就截住他們,消滅他們!”

“不錯,不錯!”皇太極一聽,不由得臉上終於有了一絲輕鬆,點點頭道:“雖然這樣做,大清也是有不少的損失,可這麼做,也是如今對付明軍的唯一辦法了。只要多消滅幾次敢上岸的明軍,那明軍就必然不敢再登岸了。而給了大清時間,那等朝鮮那邊重新打造出船之後,再一個島一個島的清剿明軍!”

崇政殿內其他人聽了,便一起附和,稱讚皇帝聖明!

皇太極也就輕鬆了一會,很快,他的臉色又陰沉了下來,接著說道:“明國想讓我大清兩面作戰,這是休想。這一次,祖大壽竟然敢配合旅順明軍行動,還真是對大清兩面夾擊。朕要不給點顏色瞧瞧,將來還會得寸進尺。這一次,就要打得寧錦這邊的明軍,就一直乖乖地待在寧錦,再不敢出他們的烏龜殼!”

眾人一聽,有點吃驚。因為之前的時候,皇太極已經派出了濟爾哈朗領軍前去教訓祖大壽了。可是,此時聽皇太極的意思,好像光是教訓祖大壽,還遠遠不夠。而是要寧錦的明軍,再也不敢出城。

他們正這麼想著,就聽皇太極點了多爾袞的名,給他下旨道:“你領鑲白旗本部人馬,立刻趕去助陣。趁著祖家在塔山,朕要滅了祖家!”

一直以來,他對祖家軍是拉攏為主。這麼多年下來,其實他也看清了,祖大壽更願意夾在大清和明國之間,作為單獨實力的存在。當然了,同時他也兩面下注,不管是大清這邊,還是明國那邊,都有祖家的人。

對於這種情況,要是換了以前的皇太極,他會加大拉攏力度,期待有一天,祖家軍能歸順大清。

可是,如今大清即將陷入困境之中,日子將會比較難過。那養不熟的白眼狼祖大壽,就算還想騎牆,也肯定會要大清付出更大的代價。甚至搞不好看著大清有困境了,就落井下石。

這種事情,絕對不能發生!

這麼想著,就如同他所說的,這一次,就是要拿祖家軍立威,滅了祖家!

多爾袞聽了,立刻領旨出征。

對於這個事情,祖大壽還一無所知,此時的他,已經帶著手下三千人馬,出了塔山,往海州而去。

當然了,他知道建虜不好惹,因此,夜不收派出很遠,寧肯慢一點,也要讓夜不收探清前路安全之後再出發。

從塔山前往海州,路程並不近。總得來說,祖大壽算是有點冒險了。

不過,原先從塔山到海州的路上,還有很多衛所以及邊堡。可是,隨著建虜崛起之後,戰火紛飛之下,這些地方的明軍和百姓,不是被建虜所屠,就是逃到了寧錦到山海關一線。因此,這一路之上,多是荒蕪。

如果祖大壽只是在這些地方轉轉,那根本就沒什麼好說的。也只有他去過海州晃盪一下,往上才能有話好說。

看看,我祖大壽為了策應旅順明軍,都殺到海州這邊了。以前時候,可從未有過這樣的。由此可見,我祖大壽這次是真心為朝廷效力的!

就是基於這樣一個想法,祖大壽走走停停,走了半個月之後,離海州還有一百多里。

這時候,有夜不收來報,說有遇到建虜探馬了。可能是之前夜不收來過海州,因此,這一次遇到的建虜探馬有點多。

對此,也在祖大壽的意料之內,因此,並不吃驚,還就此作出了相應佈置。

次日一早,祖大壽便交代下去,讓兩千步軍準備撤退,而他自己則親自領著一千騎軍,開始加快速度向海州前進,準備橫掃路上遇到的所有建虜探馬,去海州城下亮個相,留個“到此一遊”的言,然後再火速撤回。

在他看來,建虜絕對想不到會有這麼一齣戲,因此,他基本可以肯定,等建虜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已經打道回府了。

第二天,是個陰天,真是行軍好天氣。

步軍這邊,祖大壽讓其弟祖大成統領,而他自己,就領著一千騎軍絕塵而去。

正如他所料,一千騎軍就這麼碾壓過去,路上遇到的建虜探馬,壓根就沒法抵擋,紛紛落荒而逃。

就這麼追著建虜探馬的後面,一路趕到了海州範圍。

在官道附近的田地裡,有不少漢人百姓在勞作,看著一支明軍突然出現,頓時全都非常意外,愣住了。而看守他們的那些監工,則紛紛四散而逃。

看到這個情況,祖大壽便下令停止前進,立刻休息準備返程。當然了,夜不收還是要派出去的。

過了好久後,那些漢人百姓回過神來,頓時,一個個都是喜出望外,紛紛狂奔向明軍。就算他們以前對明軍印象不佳,可此時此刻看到明軍出現,那是分外親切。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