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52 什麼都懂

吳又可一聽,頓時大喜,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回過神來,他便馬上開口奏道:“陛下,萬萬不可。草民豈能和陛下一起用膳,這……”

“這什麼這……”崇禎皇帝一聽,便笑著說道,“用個膳而已,有什麼大驚小怪的。難道你不想再和朕說道說道了?朕可告訴你,下一次再讓朕專門抽出時間來,像今天這樣聊,就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去了哦?“

“……“吳又可一聽,嘴巴張了張,沒敢再拒絕了,忽然,他想著這種獲益匪淺的談話,在這個世上,估計也只有和皇上這樣有大學問的人談,才能有這樣的收穫,要是錯過了,可能會後悔一輩子的。這麼想著,他又一咬牙,忽然堅決地說道:“謝陛下恩典!“

“呵呵呵,這樣才好嘛!“崇禎皇帝見此,便笑著說道,“來,我們繼續……“

吳又可和崇禎皇帝的這一次長談,一直到快天黑的時候,才算告一段落。這中間,不管是內閣還是司禮監過來人,不是特別緊急的事情,就都被陳寶庭給擋掉了。這讓他們都非常地吃驚,不知道皇上和一個遊方郎中怎麼聊得那麼起勁,聊得那麼長時間?

他們不知道,其實吳又可自己都納悶。幸虧是在天黑之前聊完了,要不然的話,他甚至都懷疑,皇上會不會學古人一般,要來個秉燭夜談什麼的?那就真要驚掉多少人的下巴,引來多少御史言官的彈劾了!

談到最後,吳又可自己心裡的東西,又有了相當完善的補充,有些內容,他可以直接確定,有的內容,他想著要去驗證;有的內容,和他的想法相符,有的內容,和他原本的想法相沖,等等等等,反正收穫非常大。以至於到了後來,他怕有遺漏的,竟然主動向內侍借了紙筆,當場記錄了起來。

對於吳又可的這種做事態度,崇禎皇帝當然是欣賞的,因此,他提出什麼,都會滿足他。甚至到了最後,崇禎皇帝直接任命吳又可任職太醫院,不過不參與服侍宮中,不受任何人指派,只是有這麼一個官身,可以查閱太醫院內的醫學書籍,也可以去找其他同僚再聊聊,這些許可權,崇禎皇帝都給了他,只是對吳又可有一個要求,就是對瘟疫要有一個系統的整理。

對此,吳又可自然是大喜過望,因為這正是他最想做的事情。又得到了皇帝很多建設性的意見,他更是有一種衝動,甚至有一種感覺,自己能憑著這次整理出來的東西而名留後世。

崇禎皇帝和吳又可的這次談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事後,許多人也知道了吳又可很得皇帝的賞識,因此,都有意無意地開始偶遇吳又可,又從七姑八大婆的很遠的關係都能和吳又可拉上關係,反正,吳又可的名聲,在京師這邊首先邊傳開了。

不過,崇禎皇帝在這次談話中的東西,一開始沒有引人關注。一直要到吳又可比起原本歷史上所寫《瘟疫論》,還要經典的名著出世時,世人才驚訝地發現,他們原本以為皇上意境夠博學了,可沒想到,《瘟疫論》中的很多觀點,竟然還是皇上提出來的,比起那些真正的醫師,都要對瘟疫的認識,來得更為深刻。這一點,讓很多人不得不服氣,皇上乃是天縱英才,不是一門精,而是門門精的那種。

事實上,如果把崇禎皇帝的那些東西放在後世,其實也就是一個常識而已,並不是多麼高深的學問,更不要說多精通了。可架不住時代的代差那麼大,提前了幾百年說出來,和古人比起來,說是精通,好像也是可以的了。

和崇禎皇帝在京師不小心成了別人心中偶像不同,滿清皇帝皇太極,他在盛京,那是氣得又差點吐血。

朝鮮那邊,英俄爾岱遲遲沒有返回,這已經讓皇太極有點惱火了。不過他一開始也沒有多想,結果,是鳳凰城那邊的守軍,派了快馬回報,他才知道情況不對。

“什麼?英俄爾岱所部在朝鮮境內遭到明軍伏擊?”皇太極聽得大驚,連忙確認是怎麼一回事?

雖然他同樣對於明軍會去重建皮島,已經有所預料。不過他實在想不到,明軍的動作竟然那麼快,不但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重建了皮島,而且還登陸朝鮮境內伏擊大清軍隊來了。

他自然不知道,是因為有朝鮮人的訊息,所以盧象升才能帶著軍隊直接先去開戰,而後再去重建皮島,這個過程,其實是反過來的。

“回陛下,千真萬確。”信使稟告道,“明軍突然殺出,數量是大清軍隊的幾倍,沒法抵抗之下逃進山裡才得以逃脫。等逃回來時,已經過去了好多天。其他人等,包括主帥皆不知真實情況。雖然已經派人去朝鮮核實,可應該已經凶多吉少了!”

知道這個情況,皇太極就更是生氣了,朝鮮那邊,如今已經成了大清最大的吸血來源。必經大清周邊來說,蒙古部族都是遊牧民族,不事生產,遇到災荒年間,牛羊都要大批餓死,發生瘟疫,就更是慘不忍睹。因此,那些蒙古部族比起大清都要窮得多。也只有朝鮮是農耕民族,她們能從地裡產出糧食。雖然他們也可能自己都不夠吃,不過總算是有。而且不是居無定所,國力又弱得可憐,是最好的壓榨物件。

英俄爾岱去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朝鮮倒向明國,因此讓他把朝鮮的主戰派都抓回來以防萬一。結果沒想到,還是出事了。

心中憂慮之下,他一邊等待訊息的進一步確認,另外一邊,開始想著要不要往朝鮮邊境派軍,或者乾脆直接往漢城派軍,一定要把朝鮮置於大清的控制之下才好?

然而,還沒等皇太極做出決定的時候,新的訊息穿回來了。說朝鮮正在戰備,對大清派過去的信使,都是割了耳朵放回來,說大清乃是蠻夷,堂堂朝鮮豈能同流合汙,大明才是朝鮮真正的宗主國!

聽到這個訊息,皇太極不由得勃然大怒。雖然立國已經好些年,且一切制度都是參照明國設立,可是不管怎麼樣,始終被認為是蠻夷,這一點,讓皇太極感覺非常地不公,連朝鮮這種弱國都一直對大清這種印象!

當然,他的憤怒之外,其實還有恐懼。因為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明國一殺回來,喂不熟的朝鮮就立刻投向了明國。

正當他召叢集臣商議的時候,金州的代善那邊,也派人快馬送回了訊息。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