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們來說,他們關於紅薯最美好的回憶並不是收紅薯的時候坐在地頭上啃紅薯。
其實紅薯生吃也不是很好吃,主要是水不太多也不太甜,突然吃一個還行,啃的多了就跟嚼渣子一樣。
他們喜歡的是剛收了紅薯的那幾天,放學回家餓了肚子然後趕緊抓上涼絲絲、軟綿綿的紅薯來往嘴裡塞。
一定要狼吞虎嚥,一定要噎得喘不上氣來翻白眼,一定要來上幾口井水大口往下衝——吃紅薯噎的蹦躂是農家常見情景。
這才是紅薯帶給他們的最美回憶。
能填飽肚子真是一種幸福。
但今天他們對紅薯的印象改變了——原來生紅薯可以這麼好吃,這麼脆生這麼甘甜!
婦女老人們同樣感到驚歎,幾個剛才不信紅薯能有多好吃的老漢還跟王向紅道歉了:
“隊長,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竟然敢質疑你的話了,真是大膽了啊!”
王向紅嚥下嚼爛的紅薯後說道:“你們彆著急,這紅薯收回去肯定要分給你們,你們到時候蒸著吃,讓你們嚐嚐這紅薯蒸著吃多好吃!”
有婦女笑著說道:“怎麼能拿回去就蒸呀?先曬兩天日頭,紅薯曬日頭以後會回甜,那時候蒸熟了才好吃呢。”
王向紅說道:“先蒸上一鍋,剩下的再曬上讓它們回甜……”
話說到這裡他猛然抬頭看向太陽。
陽光很燦爛。
見此他便斷然道:“二花,你們組裡的婦女都跟你回去,把現在挖出來的紅薯都帶回去,清洗一下送到太陽能灶裡去蒸起來。”
“秋天水緊,還用清洗嗎?”王真堯說道,“這紅薯沒有沾染多少淤泥,就算要洗也別用淡水,用海水洗一洗擦一擦送去蒸就行了,大不了吃的時候剝掉地瓜皮餵狗餵豬。”
反正不能浪費!
幾個婦女明白王向紅做出這個安排的意思。
既然社員們要蒸地瓜,那不如下午由隊集體蒸一批,到時候過來領熟地瓜即可,可以省下一頓飯的柴火。
她們起身領著學生開始往竹筐裡裝紅薯——要小心,紅薯要完好儲存才能儘量儲存的時間更長一些,一旦擦破皮、破了口子,那它們就很容易腐爛了。
其他人繼續揮舞抓鉤收拾地瓜藤蔓或者揮舞鋤頭來挖出紅薯。
前面的人挖完了後面還有學生再往下、往外擴挖一下,防止有紅薯遺留在地裡。
即使這麼挖過兩遍也不算結束,等到放了學那學生們還會結伴成群的來再次挖一遍。
這次撿到的紅薯就屬於個人家庭所有了,所以以前各生產隊都過大集體日子的時候,有些隊裡的人挖紅薯不會挖乾淨,他們做下標記,然後等著讓孩子來挖了帶回家。
家家戶戶都有獨門標記。
讓王向紅感到驕傲的是,王家的社員老實本分,幹起活來心往一處使,沒有使壞心眼的,也沒有想要貪圖隊集體便宜的。
體現在收地瓜上便是學生們放學後可能一個傍晚也撿不到十個八個地瓜,撿到了也是歪瓜裂棗,是白天上工時候不要的東西。
忙活著、忙活著,旁邊農田裡便響起有人扯著嗓子唱歌聲:
“天上佈滿星,月芽兒亮晶晶,生產隊裡開大會,訴苦把冤伸。萬惡的舊社會,窮人的血淚仇,千頭萬緒千頭萬緒,湧上了我的心……”
王真堯哈哈笑道:“《不忘階級苦》,曾新芳同志的好歌,這是誰唱起來了?”
其他社員喊:“咱們也來唱,咱們這裡人多……”
王向紅同樣很積極,他站起來說道:“誰學會唱王老師作詞譜曲的《好日子》了?咱們來一首《好日子》!”
“我來起個頭,同志們會唱的跟我唱——哎、開心的鑼鼓,預備,起!”
學生們立馬跟著唱起來:“哎開心的鑼鼓敲出年年的喜慶,好看的舞蹈送來天天的歡騰……”
這是秋渭水在第一堂音樂課上交給學生的歌曲。
曲調優美,歌詞朗朗上口,又是王老師作詞作曲的好歌,所以學生們學的很積極。
他們這邊一曲作罷,遠處又有農田響起歌曲聲:“太陽一出來呀,哎咳、哎咳哎咳、哎咳哎咳,滿山紅,哎、哎咳哎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