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有好爐子咱也燒不起煤,太貴了吧?”
“那沒辦法,燒得起煤的只有吃商品糧的,他們的家庭每月都有 60公斤的購煤指標,可以每個月去煤場買……”
“60公斤啊,吃商品糧還是好……”
“沒怎麼好,咱隊裡一百斤煤那是免費給供應,城裡的煤要自己花錢買,你以為他們就家裡都有錢、都捨得買煤?”
前面的人已經領到爐子了,開啟爐子上的紙殼子一看,裡面爐子和鐵鍋露出面容。
立馬有人圍上去看:“真好,這鍋的鐵口很好啊,你們看這個花紋,這是好鍋!”
“嘿,這爐子可以燒蜂窩煤吧?”又有人看過爐膛造型之後說道,“咱們也可以跟城裡人一樣燒蜂窩煤呀。”
“能燒蜂窩煤最好,水屯公社管委會的會計胡達富很會算賬,他算過了,散煤脫成煤餅、煤糕、煤球燒起來都浪費,只有打成蜂窩煤燒才能節省、合算……”
王憶安排教師領走學校的火爐,去給教室裝爐子。
這火爐很簡單,它是一體的,只要放好位置接上煙囪即可,煙囪豎起再用個轉換頭橫吊,吊在屋樑上,透過窗戶伸出去。
徐橫看了看窗戶玻璃,搖頭說道:“得把玻璃切開個洞,沒有玻璃刀啊……”
“有。”王憶從兜裡掏出一把小玻璃刀扔給他,“跟社員們說一聲,誰家要切開玻璃過來說一聲就行,徐老師你去給他們切。”
徐橫點頭。
教師們各有所精。
祝晚安拿著尺子丈量了煙囪口徑,又核算了高度,孫徵南扶著她上窗臺站定,很快在玻璃上畫出了開口區域。
這樣徐橫再翻身上窗臺,手中玻璃刀麻利的轉動,玻璃上便多了個開口。
煙囪吊裝過來,正好伸進去通到外頭。
王憶鼓掌:“幹得漂亮!”
從一年級到五年級,還有辦公室,六個房間六臺火爐。
聽濤居有牛逼熱哄哄的火炕,所以用不著火爐,反而裝一臺火爐佔空間。
學校這裡的火爐裝好了,王憶去社員們家裡檢查,檢查一氧化碳報警器的安裝位置,再就是看看誰家需要玻璃刀割玻璃。
他把情況跟社員們說了說。
社員們疑惑道:“為什麼還要割玻璃?”
王憶笑道:“你們真是傻了,不割玻璃煙囪怎麼通出來?總不能大冷天開窗把煙囪伸出去吧?這樣怎麼保暖?”
社員們說道:“那也不用割玻璃呀,你看這不是有硬紙殼子嗎?把玻璃卸下來,裁剪個硬紙殼子塞上去,硬紙殼子開個空洞不就可以捅出煙囪去了嗎?”
“等以後天不冷撤掉爐子了,再把玻璃給鑲回去嘛。”
王憶一愣。
對啊。
不用割玻璃啊!
徐橫那傻鳥,缺乏勞動人民的智慧!
火爐很容易便被搭建起來,社員們找了小鐵桶、罐頭瓶子之類的瓶瓶罐罐,然後用細鐵絲圈起來吊在煙囪接縫處。
這是防煙水滴落的。
王憶知道他們這是多此一舉了,他帶過來的煙囪質量很好,兩節前後可以嚴密接合,不會有煙冒出來也不會有煙水滴下來。
他去了王向紅家裡,王向紅這邊已經把爐子燒起來了,他家去年也剩下了一些煤餅,今天正好用上。
煤餅這東西就是煤渣混合燒土攪和均勻以後攤放在地上做成的,跟一塊塊餅一樣,用的時候整個放進去,這樣耐燒。
看到王憶進來,秀芳高興的笑道:“王老師,你帶過來的這爐子好,很好使,生火太簡單了,扔進去幾塊柴火用樹葉引燃了,再放進煤餅就生起來了。”
王憶說道:“生火不都是這樣嗎?”
王東方說道:“怎麼可能,以前那爐子可麻煩了,要準備舊報紙點火,然後加上細碎木柴引燃,這樣燒起來後再加大塊的木柴,最後才能加煤塊。”
“這樣生火至少需要半個鐘頭,一個弄不好就弄得家裡濃煙滾滾,嗆的人一臉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