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江峰不理會自己,趙德明向旁邊79車間技術員曹雷投去了求助的眼神。
曹雷是一名火箭彈專家,跟趙德明關係還不錯。
“老曹,這設計真的有問題?生產需要調整生產線?”
曹雷點了點頭,悶聲說道:“從理論上講,設計沒問題。尾部阻力環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精度。細長彈體,在阻力環的配合下,有利於提高飛行穩定性。在最遠射程上,應該都會保持一個很好的精度。批次生產,肯定是需要調整過生產線的……”
聽到曹雷這樣說,趙德明心中有底了。
說實在話,他原本就對劉躍的設計滿意,奈何上面瞧不上。
要知道,趙德明以前是在部隊待過的。
朝鮮戰場,他也是上過的。
雖然他只是搞後勤的,也是知道偵查部隊在執行任務時,僅僅靠著火箭筒,根本不夠。
缺乏重火力的掩護,部隊生存力很差。
要不然,明面上當著王進德等人表示自己不插手,一調頭就來79車間了。
江峰是嫌麻煩。
畢竟生產的火箭彈數量不多,還是新產品。
小批次手工生產,哪裡用得著調整生產線?
那是大批次生產需要的。
國內工業系統都是跟著蘇聯學習的,各種武器裝備的生產,都是採用專機專線生產,一旦產品調整,就必須調整生產線。
所幸,國內這些年也沒有出現太多的新式武器,沒有開發多少新武器,要不然,調整生產線都麻煩得不行。
曹雷雖然這樣說,但是心中也沒底。
這樣的設計,他以前沒有想過。
僅僅是增加主力環,能有利提高飛行穩定性,可能提高多少?
何況火箭炮的精度本來就是所有單位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
這也是整個火箭彈研究的難點。
火箭炮攻擊力在於大規模飽和打擊,不像導彈以精確制導、精確定位、精確打擊為主。
當初劉躍這樣給曹雷說,曹雷也是一愣一愣的。
在理論上沒問題,最終如何還得透過實彈射擊,在靶場上檢驗。
“這炮彈要多長時間才能生產出來?”
江峰看著趙德明:“很急?”
趙德明總不能說,劉躍這小子偷偷假傳廠長鄭建國的聖旨,說由39車間先墊付樣品生產資金,把他們39車間小金庫掏空了三分之一。
他現在需要更快看到效果,只有效果好,才能找鄭建國補充39車間小金庫不是?
這種丟人的事情,是車間內部的事,自然不能拿出來說。
要真說出來,趙德明這個39車間主任臉上也就沒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