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用途,是進軍國際市場!
對於一些小國,射程可以達到120公里的273毫米多管火箭炮,直接可以當成戰略裝備使用。
價格比同等射程的導彈便宜了不知道多少倍,威力更強,而且可以形成火力覆蓋……
“航天系統有好幾家專門生產導彈載車的企業,泰安的技術實力相對較強,可以跟他們合作嘛。”
對於尚未開發出可以運載巨型原木的底盤的泰安,劉躍還是非常熟悉的。
這是未來國內特種車輛的主要研發生產單位。
如果能弄到明斯克的底盤,他自然什麼都不用擔心。
明斯克,全球特種車輛製造業的扛把子。這家特種車輛廠,向蘇聯及俄羅斯提供的各種導彈運載車,可以馱著笨重的白楊M及亞爾斯洲際導彈,在西伯利亞的泥濘荒野中玩越野的!
而且這家單位在二十年後,也會跟航天這邊合資,成立合資公司,開發特種車輛。
這對劉躍來說,是歷史,可這段歷史,他是清楚的。
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友誼。
明斯克進入中國,就是為了掙錢。
而俄羅斯軍方,是明斯克最大的採購商,為了自身的戰略利益,俄羅斯一直反對明斯克將重型跟超重型TEL底盤技術提供給與航天合資的萬山廠。
先進的技術不會提供,一開始因為有明斯克技術支援的萬山,最終被國內特種車輛製造商泰安幹翻!
東風31這種尚未開始立項,數十噸重的導彈,要想進行全域部署,對底盤要求非常苛刻。
最開始的時候,就由於長時間沒有合適的TEL底盤可用,這使得東風31這款國家最強大的快遞投送裝置只能湊合著用拖掛式底盤。
這也導致通場效能差,只能在路況較好的地區部署。
根本沒法跟擁有明斯克底盤的蘇聯機動發射朕略導彈比。
還好,泰安搞出來了,比明斯克的還好用,甚至因為吸取了明斯克底盤過高容易導致翻車的經驗,改進了很多的設計……
劉躍沒有可以選擇的底盤,也沒法等明斯克跟中國建立合資廠,還不如趁早讓泰安提前進入這方面的研究。
8X8的新式底盤,對國內特種車輛製造來說,已經是一個極高的挑戰。
一旦完成,將會為後面研發更強的底盤積累經驗。
“他們那邊技術不比咱們好多少……”衛宏濤皺起眉頭,提醒劉躍。
他們並不願意跟其他單位合作。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軍工生產計劃,被砍掉了絕大部分,軍工系統中的各個單位,任務本來就少。
誰願意分給別的單位?
“要不,找總部機關領導,從那邊借調一批技術人員?”書記楊起夢試探著劉躍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