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慎接過仔細看起來,寫得中規中矩,倒也挑不出錯來,便爽快的簽上自己的名字,其他人依次簽字。
萬朝雲有些詫異,她以為會扯皮很久,沒想到如此順利,不過也好在當初分過家,不然還真不能如此順利。
簽字後,萬澈、萬慎、萬鈞、萬通和萬朝戎等男子去了衙門,溫繼佑早已等在衙門門口,兄弟幾人一出現,他立刻便親自去求見管理戶籍的官員,像這種從地方直接越級到京城衙門辦理的案子也不少,只要有人,並不難。
而萬家女兒女婿們,先是莊闊,分宗後還未出萬府便立刻向唐氏辭行,“岳母,小婿還有要務在身,不能久留,需得即可啟程回任,若耽擱了,上頭怪罪下來,小婿吃罪不起。”
唐氏雖然偏心,但看在四品官的份上,還是壓住了自己的情緒,頗為寬容道:“去吧,前途重要。”
“多謝岳母。”他說罷也不與其他人交談,拉著萬朝瓊便離開了,沒有絲毫停留,至於是真離開京城,還是假離開,便不得而知了。
萬朝冉見順利分宗,又見萬朝瓊夫妻跑得快,也想早些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奈何萬朝戎和萬朝弘卻不是這般想的,她想了想,還是咬咬牙打算把大房的人一起帶走,免得他們在京城惹事。
萬朝瓊走後,唐氏拉了楊氏離開了萬府,咬牙破費去了客棧,萬府瞬間便清淨了許多。
溫氏不在,這招待的活兒得萬朝雲親自出面,祝氏有心巴結,她便樂得用她,“二伯母,難得來京,侄女帶您到處逛逛,還有二嫂,買幾身好看的衣裳帶回去。”
祝氏心中歡喜,更加賣力了,親切的拉著萬朝雲的手,“你啊,真是長大了,待人接物落落大方,比那些眼皮子淺的不知強多少倍。”
萬朝雲當做不知她指的是誰,只笑眯眯的道:“二伯母,您可別誇侄女了,趁著爹爹還未回來,大嫂、二嫂、三嫂我們一起陪二伯母去吧。”
祝氏一聽還要帶大房兩個媳婦,心中頓時便不高興了,必須把親屬關係確立起來!
思及此,她立刻顯得無比慈祥,“雲姐兒,伯母知道你心疼伯母,但咱們是書香人家,還是莫要亂逛的好,免得給你爹丟人。”
“這……”萬朝雲也不是真想帶她們出去逛,只不過刺激下祝氏罷了,而且她也沒說送給她們啊……
祝氏見她動搖,再接再厲,“而且,你爹現在在京城為官,哪能不用到銀子?還是莫要浪費為好。”她說罷看向小王氏和岳氏,“大媳和三媳沒意見吧?”
“哪能有意見,都聽二伯母的。”兩個媳婦乾笑道,她們蔫壞兒的時候是關起門來,當面哪能說得出不去白不去這樣的話?不光如此,心裡地祝氏恨得要命,也沒表露出來。
祝氏得意,大房倒了兩個,以後青州萬家,就是她說了算!只要巴結好萬朝雲,不愁五房不支援她,將來兒子高中,順利補缺,她就可以安安心心在家做個老封君咯。
不得不說,她想得有點多,就算萬朝昇高中,順利補缺,她也當不成老封君,老封君的兒子至少得四品,這是最低要求,萬朝昇想當到四品,不知何年何月,他又不是溫繼佑,沒那膽子當耍嘴皮子的言臣。
然而,還沒等到老封君的到來,智商持續線上的祝氏,很快發現萬朝戎和萬朝弘竟然打算把自己的兒子過繼給萬澈,頓時便怒不可制,分宗後第三天不顧自己也想把兒子過繼給萬澈,便夥同萬朝冉把兩兄弟強行帶離了京城。
鑑於她如此會辦事,萬朝雲吩咐薔薇給她買了幾身成衣和幾匹布帶回去,讓她回萬家村也有炫耀的資本。
當然,小王氏和岳氏和萬朝冉也有,多少給些,面子是要做的,不光她們有,這次分宗跟五房一邊的,大大小小的人兒都有新衣,只不過祝氏多些,有她在萬家村磨,不怕萬朝戎幾人翻天。
分宗後,萬家清淨了,而戊戌商行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漸漸走上正軌,蘇隱開始了全國查賬之旅,而萬朝雲也教會了吳四娘等人做奶油餅乾以及各種手工能做的餅乾,用密封乾燥的罐子裝,能存放差不多一個月之久,遠銷各地。
秋末,毛線也開始投入市場,朝廷先訂了第一批,只第一批,就掙回了所有本錢,雖然被迫把技術給了工部,但市場那麼大,就算五五分也能賺得盆滿缽滿。
戊戌商行全部採用萬朝雲之前制定的放假制度,後來考慮到交通不便,家離京城遠的夥計可以把假都積累到過年,如此安排就能回家與家人團聚。
在戊戌商行蒸蒸日上時,老爺子養的兔子比養的豬還要掙銀,不光兔肉可以賣,兔毛也可以賣!
於是,老爺子愛上了做買賣,病好後,上京,吵著要到總司來做事,萬朝雲不得不給了他一個副執行長的位置,但賈南自認不如老爺子,畢竟老爺子曾為官一方,主動把首席執行長的位置讓了出來,他次居副執行長,把他樂得似乎年輕了十歲。
朝廷一看,好傢伙,萬家這麼多人在做買賣,便有人建議皇帝給萬澈挪個地方,怕他在市舶司以權謀私,於是把他挪去了跟商賈沒往來的吏部,萬朝雲很無奈,她還沒幫父親掙到政績呢……朝廷根本不給施展才華的機會呀!
而溫繼佑憑著嘴毒又被挪到了都察院。
郕王沒想到五味居不但沒倒,反而改革後改變了整個大興商界,許多人紛紛跟風她的制度,朝廷也大力支援,派人彈劾陳謙也沒有達到效果,反而讓陳謙揪住了他好幾個心腹。
萬慎那顆棋子也因為分宗而廢,於是萬慎被裴開俊隨便找了個理由趕了出來,一家人不得不擠在狹小的院子裡,沒有郕王的支援,沒過多久,萬慎便被貶去了偏遠地方做縣令,白折騰一場,他一走,楊三郎再會鑽營,沒有進士的功名,直接被免去了職位,只能回老家繼續讀書。
萬澈一封書信遞到青州,為萬朝英要來了休書,她便留在了萬府,沒有再回去。
恭王很快從邊境回來,並帶來了與離國長達十年的和平休戰書,郕王瞬間沉寂下去,收起所有尾巴乖乖做人,
居住在溫府的溫繼陽母子實在受不了京城生活,溫繼陽只要一出門便被溫繼佑的仇家欺負,沒有一日安生,便主動要求回青州,溫繼佑順理成章把人送走。
一切,走向正規,看起來堅不可摧。
直到,兩年後陳謙發動改革,隱藏在繁榮之下的矛盾瞬間被點燃,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改革運動爆發。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