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沉先給玄都觀那邊寄過一封密信,說是家書都不過分了,貧道跟玄都觀多熟,去那邊串門就跟回家一般,整座天下都知道的。
至於離開浩然天下之前,順手給陳山主幫了個小忙,那也算幫忙?貧道與陳山主,那可是相逢於青萍之末的摯友!
之後就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遠遊。
在南華城內,陸沉難得做出一番齋戒沐浴更衣,認認真真,閉關坐鎮道場,才敢去逆流而行。
一路上,頭戴蓮花冠的陸沉,蹚水而行,見過很多光怪陸離的匪夷所思之物之景。
兩隻道袍大袖,拖拽出令人目眩神搖的七彩琉璃色彩。
可惜這一路無人得見此景。
終於被陸沉碰到了一個“過客”,可惜對方身形一閃而逝,陸沉都來不及說話,對方依稀是個女子模樣的練氣士,她也只是與陸沉對視一眼。
之後又碰到一個相較於陸沉、身形大如山嶽的光腳大漢,每跨出一步都有雷霆震動的聲勢,腳下濺起的水花裡邊,時常夾雜著無數往四面八方濺射而去的琉璃碎片。
陸沉便大袖一捲,將“附近”幾片稍大的琉璃碎塊收入囊中,陸沉與那不知是去往未來、還是返回過去的道友,大笑著道了一聲謝,但是魁梧壯漢只是埋頭狂奔,並未理睬。
在光陰長河趟水而行,能夠遇到一個道上行人,已經是如同登天難,想要看清楚對方的容貌,更是比登天更難。
陸沉當下都不敢掐指一算,腳下河中漩渦無數,一著不慎就會深陷其中,尤其是遇到某些位於“當下”的真正得道之士,便是河水觸石、洄懸激注的兇險場景,陸沉可不想在某地趴窩不動個幾百年。至於道路上偶見“岸邊”的浮光掠影,皆是模糊不定的畫面片段,看過之後,若想記住,饒是境界高如陸沉,都要頭暈目眩幾分,因為一幅幅畫面,象徵著一個個不可言說的天機。
不知道過了多久,虧得陸沉早有準備,三千年以來每次在光陰長河中的走馬觀花,都是一場歷練,再加上陸沉當年曾被佛祖拉入那座大千世界,故而歲月流逝,即便漫長得近乎無限長無窮盡,對陸沉而言,依舊算不得什麼難關。否則換成一般的十四境,恐怕都要被這種“空其空”“無有無”之境給折磨得道心失守了。
陸沉終於停下腳步,長撥出一口氣,到了到了,終於被自己找到了!
道袍兩隻大袖中的一大摞青紫符籙都已化為灰燼。
陸沉眼前景象,就像來到了一座廣袤無垠的水面,平如鏡面,腳下佈滿砂礫,不計其數,五顏六色,絢爛無比。
“水面”宛如一層薄薄的琉璃,那些砂礫,其實細看之下,每一顆沙子,都是一顆星辰,只是鋪了一層又一層。
在陸沉窮盡目力的極遠處,有一條好似鐵鎖橫江的長鏈,如一條線橫亙在天地間。如果非要名之,大概可以稱之為“因果”吧。
但是陸沉依舊沒有找到自己想要與之對話的那尊遠古神靈。
閽者身份,神職之一,是看守光陰長河的後死者和犯上者。
不過就算現在打道回府,也是不虛此行了,終於見到了一大撥“活物”,古異鬼怪神仙皆有。
有看不清面容的女子,身穿青色長裙,衣袂緩緩飄搖,有畫壁仕女那種衣帶當風的美感。
她是跪坐姿勢,身前擺放著一條小案几,上邊擱著幾件樣式古樸的陶製酒具。
有一座不斷下沉的懸空巨山,約莫比中土五嶽加在一起還要更高。但真相卻可能是比浩然天下的一粒塵土都要矮。
山巔有個手捧頭顱的項上無頭者,頭顱之上,眼多如蜂巢之孔,發現陸沉之後,或眨眼或閉眼,嗡嗡作響。
一個不停開口言說、手指書寫、類似用鼻音頌唱佛偈兩個字的古怪存在,似乎不喜被人打斷自己,爆喝一聲,“聒噪!”
片刻之後,這個古怪存在又開始重複,那兩個字,是“自由”。
偶爾才會稍有不同,古怪存在大哭不已,喃喃自語一句,不昧因果,不夠,遠遠不夠。
一處好像以無數顆雪花錢淬鍊而成的雪白高臺之上,設定有各種作祭祀用的神臺,一縷縷香菸嫋嫋升起,卻又緩緩落下,各有高低。
大概是個以古法娛神求長生的。
高臺“隔壁”是一條古木小舟,有繪滿龍的“一件紫袍”飄浮在船頭,以遠古言語嗤笑道:“道路都斷了,還妄想接引天地,如何能夠小巫見大巫!”
有個眉毛極長、肌膚極白的男子,貌若遠古得道真人,大概是難得見到客人來此,他的面容逐漸清晰起來,姿容俊美,但是依舊難以掩飾一雙眼眸的黯淡無關,男子盤腿坐在那條長鏈附近,橫一支大戟在膝蓋,興許是太久沒有正兒八經開口說話了,他嗓音沙啞得如刀磨石,笑問道:“何人來自何時何地?”
只是他很快就自嘲道:“你肯定是聽不懂的了,以那場變故計起,畢竟都過去八千年了。”
陸沉聽不懂對方的言語,卻心算得出。
曉得了,是一個來自很久以後的練氣士。
這至少意味著在很久的將來,猶有練氣士能夠來到這裡,挺好的。只是再一想,好像也未必,萬一是武夫足夠純粹呢。
有剃掉兩條眉毛的女子,她輕輕翹起手背,看了又看,這才抬起頭,饒有興趣,看著那個遠來是客的道士。
此外還有一撥存在,影影倬倬,若隱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