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由於比起預想的要好了不少,所以吳真實的態度顯得不錯。
畢竟,沒有預想的暴風雨。
將錯題整理好之後,吳真實算是成功的開啟了新篇章。
自然,也告誡自己,不能像之前那樣了。
開啟語文書,開始預習一篇叫《喂,出來》的文章。
這樣一篇科幻的文章似乎又開啟了一扇新窗戶。
文中這麼一個神奇的黑洞變成了垃圾處理廠,接著,這麼一個無成本處理垃圾的地方馬上就為城市的發展做出了不可比擬的貢獻。
靠著這個洞,城市可以不計成本和環境的發展,並保持著良好的環境。
但是,若干年後,這個黑洞似乎又會把吸進去的給全部吐出來。
自然,很明顯,這些東西還是會由人們來繼續承擔後果。
無法想象,隨著這個洞將東西都吐出來之後會對人們產生什麼影響。
似乎簡單來看就是說不管欠的什麼賬,到了一定的時候也都要還的。
帶著思考,吳真實進入了夢鄉。
到了語文課上,李老師洪亮的說:“日本科幻作家新星一的這篇文章看起來很科幻,但是折射出了對無視環境破壞的發展工業的思考。”
日本的工業發展得早,所以一開始無視環境的後果也體現得早。“痛痛病”等事件給整個人類帶來了警醒。
聯絡起地理上的內容,似乎這個洞就指的是環境。
確實,環境會吸收所有的垃圾,無論是核廢料還是病毒攜帶物品都一視同仁。
但是,到了後面,這些東西還是會再出現,而到了那個時候,確實就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了。
光跟隨著文中的內容就知道,事情一定是炸開了花。
畢竟,丟進去的各種東西都會丟出來。
接著,李老師問:“如果你發現這麼一個洞,你會怎麼樣?”
自然,這麼一個空間無限大可以存放很多東西一段時間的洞似乎能做很多事情,但是又不能做很多事情。
於是,大家陷入了激烈的討論中。
甚至有人建議,跳下去看看。
畢竟,誰也不知道這裡面有什麼,說不定探索一番會有其他的收穫。
仔細看了看課本之後,吳真實發現課文前面似乎給出了答案,就是用東西將這個洞堵上。
畢竟,這個洞的功能容易讓人產生迷惑性,而且按照課文上的內容來說,這個洞要吐出東西要的時間非常漫長,即使怎麼測量研究也不會搞這麼久。
於是,吳真實在快要下課的時候站起來說:“建個廟將洞堵上就好了。”
同學們似乎都沒有反應過來。
李老師笑著說:“嗯,這個答案其實是合適的。”
自然,七嘴八舌的議論少不了。
“這就沒有利用好這個洞了啊?”
“是啊,萬一下去之後搞明白了呢?”
李老師笑著說:“其實,文中也說了,那些人用盡各種先進的方法也沒有搞明白‘洞’是什麼東西。”。
停頓了下,李老師繼續說:“所以,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也很難研究清楚這玩意,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按原來的在上面建一個廟。”
確實,這麼一個“潘多拉魔盒”自然還是將其關上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