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露在眼前的,宛然就是一幅清明上河圖,裡面人煙湊集,演繹著一個鮮活的古城市。
這海市蜃樓都是遠處景物的照應,那麼對面的海市蜃樓又會是哪裡的情景呢?
蘇陽記得在課文上面學的時候,曾經將山市分為了三個結構。
第一結構是出生的時候,就是出現一個孤塔,幾個宮殿,接著就是延綿出現城郭的時候,到了最後,是出現了一個高樓,高樓裡面每層樓都是五間,開著五個窗戶,而從這五個窗戶能夠看到樓那邊的天空……
蘇陽回想山市篇目,課文分析,再看著眼前清淨,越是看,越是熟悉……這場景蘇陽見過!
非是蘇陽真正到過這個城市,而是蘇陽在其他地方看到過。
伸手在八卦袋中一掏,蘇陽抓出來的僅僅只剩下一把絲線。
曾經在金陵城的時候,元道人送給蘇陽一個絲絹,這絲絹是織女所織就,裡面的情景就是孤塔和城郭,並且那個絲絹在陽光下瑰麗多變,可謂至寶,蘇陽拿到之後,一直都貼身收藏,直至在嶗山的時候,蘇陽在董雙成那裡學會了怎麼解這無縫的天衣,如此將絲絹拆開,利用織女的絲線殺人奪命。
但是現在,蘇陽看到了絲絹之中的情景。
正是聊齋中的山市。
織女所繡的就是山市!
凝神看著山市之中的情景,如此和蘇陽絲絹之中所看互相對應,眼前絲絹雖然已被蘇陽所毀,但服用玉液,蘇陽過目不忘,自然是能夠記得清清楚楚。
絲絹之中的內容和蘇陽此時所看的山市也有不同之處,而這不同主要是角度不同。
若是將蘇陽所看的地方當成山市正面,那麼織女所繡的方位更似反面,兩者之間是有許多相似之處,也有許多不同之處,若非蘇陽過目不忘,神思敏捷,換成常人,就要捧著絲絹,看著山市,在這裡面找相通之處,如此才能夠察覺會是一個地方。
煙塵瀰漫,危樓已起。
蘇陽看到這危樓直插雲霄,而後果真如同《山市》所說,每一個都有五層樓,開著五個窗戶,透過這五個窗戶,還能夠看到樓那邊的天空,看到樓那邊的星辰,而這一層樓越是往高處去,就越是看不分明,非是蘇陽視力不行,實在是解析度太低了,看到的只能是一片模糊。
……莫非那邊是一處天宮嗎?
蘇陽看著眼前危樓,心中想到,忽然心思活絡,連忙從八卦袋中拿出了筆墨紙硯,在畫軸中抽出桌椅板凳,快速的研墨之後,蘇陽手中執拿神筆,將山市之中的歷歷一切記在心中,而後開始畫了起來。
寥寥數筆,勾勒高樓,而後蘇陽開始一點一劃的勾勒山市之中的城郭一切。
自從在嶗山被董雙成點化之後,現在蘇陽繪畫已經是神領意造,若畫活物,便活靈活現,若畫死物,便真實無二,眼下蘇陽用心繪畫此山市,一筆一劃,這曾經在天地間短時間的美景就如此被蘇陽畫了下來。
等到蘇陽收筆之時,天色已經傍晚。
繪畫這一個山市圖,蘇陽耗費了一天時間,但就是這一天的時間,不吃不喝,毫不休息,蘇陽便完成了尋常畫家要數年才能繪製的畫作。
這也是因為蘇陽是修行者的緣故。
整個山市被蘇陽畫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緊接著,蘇陽在這畫上面勾勒了一個門。
將整個山市畫下來,蘇陽並不是僅僅記錄這個城郭,而是想要定位一下山市所在。
運用法力,蘇陽向著畫卷中的門扉推去。
畫卷中的門扉堅若磐石,蘇陽用盡了全身法力也推不開,憑藉畫卷的感覺,似是距離此地不遠,只是蘇陽的法力不到位,故此才沒有推開,但是這織女所繡的山城,蘇陽所見到的山市,真真切切的存在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