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過這人,琉璃打聽著便往順芳齋去了。
剛一到門口,便見著不少人圍著,擠進去一瞧,門口擺著個和她那個一模一樣的草扎,上頭插滿了冰糖葫蘆,正由一個夥計高高舉著展示,另一個嘴上不停,說著她編的冰糖葫蘆順口溜。
“‘山裡紅滴溜溜的圓,圓圓葫蘆糖兒連。冰糖葫蘆兩文錢,吃了治病又解饞。’,順芳齋最新小吃——冰糖葫蘆,一文錢一串,快來嚐嚐看啊,順芳齋最新小吃冰糖葫蘆……”
“誒?這冰糖葫蘆我記著從前是不是大灣村一個小丫頭賣的嗎?怎地今日順芳齋也有了,莫不是她到這邊來賣了?”琉璃聽見食客中有人揚聲問。
“這是我們順芳齋掌櫃耗時一月,最新研製的小吃,與旁人無關。”夥計道。
“確是大灣村開始”,另一人也道,“年前我還買過宋小娘子的冰糖葫蘆,莫不是你們問人家尋的方子?”
火計聽了這話卻不大高興:“怎地這冰糖葫蘆只需她做,不許旁人做?我自家研製的方子,做出來賣,各位吃著不好嗎?”
“可是……”那人想反駁什麼,又覺得夥計說的也在理。
“敢問客觀所言那宋小娘子賣的冰糖葫蘆作價幾何?”夥計反問。
“兩文錢一串。”
“一串幾個?”
“不多不少,正正五個。”
“我們順芳齋的冰糖葫蘆卻是一文錢一串,一串有六個,大家自是哪家吃著好便買哪家的了。”夥計洋洋得意:“大傢伙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自然。”
“是這個理。”
“給我來一串。”
“我也要兩串……”
眾人似是被夥計說服,紛紛揚聲要買。本來嘛,作為客人,自是誰家物美價廉買誰家的東西了,誰還在乎這東西是哪家先發明的呢?
然而,順芳齋這一出,卻實實在在的損了琉璃的利益。
一文錢一串,而且每串比她多一個山楂,明顯是在打壓琉璃。
這夥計說是不關琉璃的事,可琉璃的冰糖葫蘆怎麼樣、如何賣都是一清二楚,包括他手上拿的草扎、嘴上唱歌謠,可也都是琉璃自創的。
這時代可沒什麼專利權,她的宣傳標誌、廣告詞都被別人拿來用,也沒處說理。
這順芳齋家大業大,又怎麼是她一個擺攤的弱女子撼動的起的?
琉璃忍著沒有上前理論,默默的退出人群,更是多買了些橘子回去。
糖葫蘆做法本就不復雜,有心人若想研究出來也不是沒有可能。
今日是順芳齋做了出來,說不定明天又有別家做出來,打價格戰自己可爭不過他們,好在還有橘子罐頭可以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