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這些天一直在研究的,正是前世一種叫做“果丹皮”的小吃。
這果丹皮製作起來倒是不難,前世琉璃還自個在家做過。將去了核的山楂加少量的水和糖,放在鍋中熬煮,待煮的軟爛,再加糖用機器攪碎成泥糊,之後稍微炒制或熬煮一下去除水分,讓泥糊更加粘稠。
最後將山楂泥糊均勻的塗抹在烤盤上,1~2毫米的厚度,放進烤箱烤制後便是果丹皮了。
這裡沒有榨汁機或者破壁機一類的機器,更沒有烤箱,琉璃研究了這些天,便是嘗試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製出果丹皮。
前者倒是好解決,將山楂熬煮的時間更長些,待到軟爛後取一個漏篩盆,下面再放置一個鍋子,將煮好的山楂糊分次倒入漏篩盆中,用勺用力擠壓出細膩的果醬濾至下面的鍋中便可。
只是沒有烤箱,更加沒有像前世烤盤那樣扁平的大面積的器皿。琉璃嘗試著用家中最大的盤子試了試,自然風乾之後倒也能成,只不過耗費的時間更長些。
此番去鎮上,她便要定做幾個類似前世烤盤那樣的器皿,並且購置一些油紙,用來烤制山楂。
除此之外,琉璃倒還在別處另下了一番功夫。
前次自個的糖葫蘆和罐頭之所以輕易被旁人仿造並搶了生意,除了製作方法簡單容易被有心人看穿之外,還因為這東西無論誰做出來都是一樣的,她雖是第一個做出來,卻也沒有打上自己的顯著標志。
也是她那是太過急於賺錢,忽略了品牌意識。
如今製作果丹皮,琉璃便要給它打上自個的標誌。
首先是取名字,琉璃早已想好,便是叫做“寶味兒”,宋家幾個孩子個個以珍寶為名——珍珠、琉璃、琥(珀)、翡翠,她們家的小吃便叫做“寶味兒果丹皮”。
還要找制章的刻個“寶味兒”的印章,再買些麻紙用於包裝,到時將“寶味兒”印章蓋上去便可。
剛一入城,琉璃便發現這興坪鎮與前些日子來有了些許不同。許多店鋪門口竟都掛上了收購山楂的牌子。
而各大點心食肆也紛紛推出水果罐頭和冰糖葫蘆這兩樣吃食,隻眼下正是春季,水果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的,罐頭的種類不多。
山楂更是難尋,除了似順芳齋那般有心要做糖葫蘆生意,去年著意採摘了不少山楂外,各大食肆其實最缺的便是山楂了。
現下看來,就算琉璃沒想出那果丹皮的主意,她去歲囤積的山楂也不怕爛在手裡了。
麻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工藝簡陋,造出的紙張質地也粗糙,不能用於書寫,因而價格便宜,卻是包裝的好材料,大多書吃食都是用麻紙包裝的。
琉璃買了麻紙、麻繩用於包裝,油紙卻是比麻紙貴些,好在這東西可以重複利用,也是買了足夠的數量。
再去那鐵匠鋪訂了一個陶盤,專門仿照前世的烤盤設計,約定三日後來取。
印章的圖樣是她先在家中用炭筆畫好了的,還特特去尋那韓秀才學了“寶味”二字的寫法,再加上些圓融的設計元素,古樸中透著俏皮的小圖樣,比尋常印章大了一號,無須什麼名貴的用料,琉璃只要印製清溪便可,也是三日可取。
三日之期一到,琉璃取了烤盤和印章,便開始忙活果丹皮的製作。
製作出的果丹皮是一整張大大的,琉璃將它們分切成小塊,並且嘗試了幾中包裝方法,最終確定暫時分兩種:一種切成小條捲起,再用麻紙單獨包裝,類似前世的糖果;一種將果丹皮切成手心大小的方塊,一片片摞起來,五片為一個包裝。
她是鎖上大門,獨自在院中忙活的,幫著一起弄的也就是珊瑚了,自是為了防著旁人偷學了去。
誰知這兩日卻總有人敲門,細問之下才道,原是張翠四處向鄰里打聽水果罐頭的製法,被她問到的人覺著方子是琉璃想出來的,沒道理這做親戚的反倒不知道,便也猜到兩家之間可能有些矛盾不和,更有許多人清楚琉璃姐弟幾個被趕出來的事情,猜測或許琉璃就是不想讓她這個舅母知道呢?
出於種種考量,被問到的人本不想告訴的,奈何張氏一味求告,許多人家抹不開臉面,便親自登門問琉璃可否將這方子告知張翠。
琉璃聽後也是大為感慨,鄉民淳樸,方子本就給了他們,他們要自己做亦或告訴別人,琉璃本不在意的,沒想到大家卻都不約而同的保守這個秘密,並且對於琉璃可能不想告訴的人,也不會擅自告訴。
琉璃卻是無所謂,大手一揮表示自便,鄉親們得了她的首肯,自是不用再左右為難,張翠很快習得了方子,去大嫂跟前賣好兒了。
三月廿十,琉璃早早的起了床,僱了車,拉著事先做好的果丹皮並一張桌子,姊妹兩個一同來了後坡村集市。
距離上一次趕集已過了許久,琉璃剛到不久,便有許多熟識的小販紛紛同她打著招呼:“二孃好些日子沒出攤了,又來賣罐頭?”
“不是賣罐頭,這回帶了新東西來,叫做果丹皮。”琉璃一邊回答,一邊指揮著車伕將果丹皮卸下來:“多謝牛二哥了”
車伕牛二憨厚的一咧嘴:“二孃且忙著,申時末我再來接你們。”
琉璃應了一聲,送走了車伕,便指揮著琥子和珊瑚將果丹皮拿出來,分類擺在桌子上。
來之前,琉璃是用了些心思的,將果丹皮卷一圈圈整齊的摞在一起,越往上越小,最上頭插了根細長光滑的木棍,頂上粘著一張粗麻紙,裁成了好看的形狀,上頭用炭筆寫著:十文一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