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淵老爺子,可是鎮國將軍。
他跟鹿家老祖宗不一樣,他不是練氣士,而是一個體修。只不過他講究一個養生,延年益壽,每日喜歡打打太極,然後再去辦公而已。
現在在這個小院子裡,他看著謝寶樹,說道:“太極拳,跟太極,怎麼能是一個東西呢。弄清這個問題,首先你得知道,什麼是太極。小茶,你說說看,什麼太極?”
蘇茶想了一會,說道:“陰陽調和,就是太極。”
裴淵點點頭,又問謝寶樹,什麼是太極?
謝寶樹說道:“虛實變化,就是太極。”
裴淵一皺眉,不再看謝寶樹,而是自己說道:“太極是一,即—件事或一個物,一件事或一個物,因緣而生,且具兩面。緣即無極,無極生太極。陰陽是二,二就是事物的兩面,如剛柔、上下、雄雌、虛頭、寒熱、顯斂、正邪、動靜等。陰陽是抽象的概念,不是具體事物,陰陽者,有名無形。”
謝寶樹哀嘆一聲,心中感覺到有些不公平,因為他覺得,如果自己跟蘇茶換一種說法,這位老爺子,還是不會搭理自己。人在屋簷下,不得不得低頭,謝寶樹決定認真聽下去。
裴淵又緩緩說道:“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太極者,無極而生,即一件事或一個物,因緣而生。“動靜之機”,即變化的素材。“陰陽之母”,即矛盾的兩面。“動之則分”,即矛盾的對立。“靜之則合”,即矛盾的統一。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件事或一個物,因緣而生,它是變化的素材,它有矛盾的兩面,矛盾的兩面既對立,又統一。”
蘇茶愣了一下,說道:“裴爺爺,您說的這麼多,我聽不懂啊。”
裴淵笑道:“聽不懂就記著,以後每天打拳,慢慢就會懂的。”
蘇茶點點頭。
裴淵扭頭問謝寶樹:“聽懂了沒?”
謝寶樹自然是不懂的,他搖了搖頭。裴淵嘆氣道:“小慕容怎麼選了你這麼個笨蛋,我都講得如此明白了,你為什麼還是聽不懂?還要我怎麼講?”
謝寶樹心中“???”,滿是問號。
他看著裴淵,問道:“為什麼她說不不懂,您說沒關係。我說不懂,你卻要罵我呢。”
裴淵要搖了搖頭,說道:“這也算罵你麼?那我要是真的罵起你來,你不得哭著鼻子,跑回桃源仙境去了。再說了,你好意思跟一個小姑娘比麼?人家多大,你多大,真是不害臊。”
謝寶樹閉上了嘴,他知道,自己是講不過這個老人的。不過他有些驚訝,這個老人,竟然知道自己來自桃源仙境。
裴淵卻沒再罵,而是慈祥的看著蘇茶,說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萬物。”
“道生一,即緣起,自然產生一件事或一個物。道,即自然規律,緣聚緣散。一,即一件事或一個物。
“一生二,即每一事物均有對立統一的兩面。每一件事或一個物都有它的另一面,由兩面構成一件事或一個物。如一枚硬帀有正反兩面;一件爭鬥有二方;一個球有表裡二部分等。二就是事物的兩面。
“二生三,即事物或事物間矛盾鬥爭,產生新的事物。事物的對立面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是普遍規律,有變化就有除舊更新、新生。事物之間存在相互作用是普遍規律,有相互作用就有除舊更新,新生,更新,新生是三。”
這些專業的術語,雖然蘇茶聽不懂,但她還是按裴淵的話,記在心裡了。
裴淵突然轉過頭,對謝寶樹說:“拳法所謂的“沉”是與“浮”相對而言的。沉”首要的就是行走、站立比一般的更沉穩,而“浮”最主要的就是行走、站立相對於“沉”而言是不夠沉穩的。一般人平時平穩的走路,對於武術的“沉”而言,有的可能就是屬於“浮”的。”
謝寶樹聽完這些話,腦子裡豁然開朗,他看著老人,沉默著鞠了一躬。
在刀法上,有宋恆一直悉心教導他。拳法上,他卻一直無人教導,只能自己拿著一本鎮獄拳,暗自鑽研。學拳,謝寶樹無人教導,沒走火入魔,傷到身體,已經很不錯了。
現在裴淵的話,讓他頓時明白了,一直以來站樁站的是什麼樁。
太極裡面,站樁就是推手。推手就是一個破壞對方重心、保護自己重心穩定的過程。透過站樁,來氣沉丹田,把腿部力量扎住,身體重心老在支撐面內,在輕鬆自然的情況下,身體產生一種渾圓。
渾圓勁,就是你拉也拉不動,擠也擠不動,以前叫陰陽勁,練成了就是太極勁,對方來壓,就放鬆了,他著不了力,對方一走,它又彈出去,有了棚勁,增強了技擊的能力。拳論裡說“久練不如一站”,就是這個道理。你別看身體外形不動,實際上內裡在動,動的程度更深。
謝寶樹此時打起太極,才明白,為什麼宋恆一直要自己站得正。
因為打太極,跟練刀,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