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付出這麼多是真支付不起。
他登基的時候總不能太寒顫,所以該花的錢都是要花的再說購買兵甲提高宮殿士兵的戰鬥力以後拉出去戰鬥絲毫不是一種浪費。
最終是否能夠派出誰又能知道呢。
單雄信天天呆在兵營中,他都感覺瓦崗城的事情都與他無關了畢竟沒有什麼事情讓他待的都快不知道做什麼了。
兵馬不能動,他能做的就見監督士兵們訓練,想要調動校尉出去狩獵都不行,還要靠他的幾百名親衛才行。
在他看來李密自從建設起瓦崗城後對戰鬥就沒有多大的鬥志了,轉變的想一個富家少爺一樣除了做些商業的事情外就沒有往兵營這邊放。
這次總算是能夠從兵營出去了,接了一個貨運的任務,別看是貨運任務但是他知道商隊運輸的鐵礦可是用來換取必備物資用的。
等回去的時候他們將會拉著大量的米糧和商業貨物,按照李密的計劃採購的物資一趟未必能夠運完,到時候還能出來走多走一趟。
“單將軍,這次運輸就靠你們了務必不能出現狀況。”
李密在百忙之中還是過來親自督促兵馬出城,雖然只是個形式但是擺出來讓百姓們看看。
等大量的物資運回來相信城中的百姓會安心的,因為那麼多的糧食會成為瓦崗城的根本。
他已經決定接下來的工作要讓百姓們多種植糧食,依照幽州的模式人家能行他們也一樣能行。
就是沒有了解幽州只有一個大都督叫李德,開墾土地很容易麼,顯然並不是。
從幽州的開墾田地的經驗來看,首選要做好的準備就是有足夠大的土地才行這是必備條件,沒土地耕種什麼,所以土地是必須的,其次就是生產工具。
開墾時候用到的工具在幽州的工具都是鐵質的而且都是尚好的材料製作的,按照市價來說不是普通百姓能夠買得起的。
在幽州提供這些工具,拿糧食頂替只收取成本價而是不是當年收取。
因為第一年耕種的田產在現在的幽州來說都是下一年開始徵收工具的錢財用的都是糧食來抵。
之後就沒有稅務這塊的事情了,依然是城守府會按照三年的約定進行少部分糧食的收購,再之後就全都按照市場的形式來進行。
幽州發展剛開始的時候多是舉全幽州之力進行農務的所以工具這些東西都算是享受福利,後來加入的百姓策略就會改變畢竟不是同甘共苦的階段。
不可能讓人過來就享受多麼好的福利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有些錢財還是要繳納的。
即便這樣也是由城守府負責的多幫著百姓們開墾。
再次就是田地產量的增加與多年培育的良種有關係,更有科學的種植技術支援,最重要的是多種化肥的使用才達到現在這種成就。
除非管理者是有大毅力大魄力之人堅持推行類似幽州的方式才有一些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