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條件是唐國的勢力範圍必須允許通商,所遵循的稅務必須按照談判條件說好的執行。
就是說幽州的商人到唐國的勢力開設的店鋪在稅務上都是要按照談好的條款上的限制執行的,對幽州的商人是非常有利的。
李淵為了他的唐國江山不得不答應,建立合作避免了戰爭,太原府和瓦崗的聯合派兵行動也取消了。
兩個月後中原地區成了幽州勢力範圍,裴青璇的工作開始增加對城郡整合管理都不得不佔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李德決定在中原地區的建設一個大型城市,名為中心城,依然是不設城牆,設定計劃之後開始撥款執行。
中心城的規劃比幽州還要龐大,開山劈石,修橋鋪路,整個幽州勢力開始運作起來。
這個結果是唐國希望看到的,發展中原幽州已經無暇顧及其他重點發展商業還來不及哪裡能夠動用刀兵。
天下的形勢再次變換,中原之戰幽州是最大的贏家,同時也真的是被中原給分散了經歷。
唐國損失巨大,李世民從中佔了很大的便宜,但是唐國內部的事情依然沒有解決,可以說是更加的激烈了。
因為李世民的羽翼更強了。
事情結束後,瓦崗城按時收到了幽州製造的腳踏車加工裝置,忙活了四個來月的廠房已經準備完成。
第五個月就已經可以開始生產,讓李世民意外的是從幽州採購腳踏車生產材料依然是有優惠價格,但是並不負責來回運輸。
雖然是優惠但是經過中原之戰後他們生產的腳踏車成本還是高出很多。
幽州市場依然為他們敞開。
腳踏車作為代步工具有效的加快了工作效率,尤其是三輪車更是成為最主要的工具。
瓦崗城第二個腳踏車生產工坊出現後,真的緩解了幽州百姓需求。
長孫無忌現在是做夢都要笑醒,看著每天生產出來的腳踏車,成本貴了些但在幽州的銷售價格依然是一百貫一臺,三輪車五百貫。
為什麼三輪車那麼貴因為三輪車的用鐵量很多,而且都不是普通的小型三輪。
為了滿足足夠的拉力,幽州的鐵匠們發明了一種雙排式腳踏車,普通的三輪車是一個人提供動力,雙排式是兩個人一起分別又兩個自信車鏈條帶動同軸旋轉。
這樣的腳踏車被稱為是貨運腳踏車,運貨量是是普通腳踏車的兩倍,而且由於是雙人的用來運輸會節省很大的力氣。
瓦崗城的腳踏車加工現在直接成了代工廠,他們的利潤會比幽州的加工成高出兩成左右,就算這樣每賣出一輛腳踏車他們也能夠賺三十貫。
等於是賣一輛腳踏車就能夠換來一匹馬。
長孫無忌專門負責這個產業,對於幽州百姓的需求簡直讓他感到震驚,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運到幽州的六百輛腳踏車沒到半月就全都銷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