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將情況說了出來,提出的要求是可以派人去唐國建工坊,但是城內的公共衛生間必須要按照幽州提出的要求進行建設,並且在收取材料的時候全都讓化肥工坊派人處理。
武士彠想想還是答應下來了,因為唐國需要化肥,能夠生產有機肥也很不錯,再說他們也會在幽州採購最新型號的化肥,反正都是送錢。
只要唐國肯出錢李德都很樂意合作。
化肥廠帶動的是一個產業鏈,生產材料投入的就只有人工費用,當然還有建設工坊所需要的土地。
實際上長安的郊外還是留下了當年李德建設的化肥廠,只是沒有技術根本就沒人重視。
等他們重視的時候發現根本就不懂怎麼製作,只有少部分農戶知道一些門道但這改變不了唐國所有農戶的問題。
李德很想知道唐國有這麼多錢投入嗎,剛剛可是已經達成了三百多萬貫的生意。
經過幾個時辰的交流李德已經明白這是要效仿幽州的發展模式,學習效仿完全可以,送錢來收著就好。
武士彠已經決定暫時以唐國使者的名義居住在幽州繼續進行商業交流。
等唐國的錢財到位就能夠開展下一步計劃了,武士彠第一筆交易的是切割鋸,動用的都是武家的商隊進行運輸。
兩個月後,武家的木匠工坊規模直接擴大了五倍,生產的木製產品都是物美價廉。
有了切割機批次生產木料這讓工匠們的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木桶,澡盆,各種材料的生產成本降低,生產出的產品也就能夠賺取更多的利益。
武士彠將切割鋸運回長安後還有人認為這樣投入很不值得,十六萬貫可不是小錢,足夠一個家族打拼十年的了,就換了二十臺蒸汽裝置能有什麼用。
結果一個月後,長安售賣木工產品的店鋪全都在武家的木工工坊進貨,物美價廉已經與幽州的木工商品有了競爭力。
有了自己的供貨渠道,對幽州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導致幽州的商品價格昂貴的原因還是運輸的好時間間隔較長,成本加大利益又少沒多少商隊原意承接這樣的運輸。
現在有了武家的工坊供貨一時間貨源供應唐國內幾個城郡,一個月的時間就賺了不少。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武士彠沒有聽說過卻在逐漸跟上腳步,到後來見到武家的木將工坊幾乎壟斷了唐國的木製品需求,很多人都想跟風。
武士彠也將化肥工坊的事情用書信傳回了長安給李淵檢視,想要加盟化肥工坊沒能成功但是招商成功了。
幽州派人到長安去建設化肥工坊,前提是唐國需要在城市每個坊間都建設公共衛生間。
李淵看過信件後算了一下這坊間的公共衛生間算起來至少需要建設二百個。
投入很大,武士彠談下來的條件就是可以建設足夠的公共衛生間但在成品化肥採購的價格上需要得到優惠。
採購數量驚人,李德當然答應下來。
李淵得知訊息後要做的就是想辦法籌錢,他現在可拿不出那麼多的錢,就算武士彠拿出身家財富也不能有三百多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