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貨車的卸貨就比較麻煩了因為沒有翻鬥功能只能靠人力一鍬一鍬的鏟。
三十輛車六十個貨鬥,是需要忙活很長時間的。
至於為什麼在幽州裝貨的速度會那麼快的,那還是要取決於履帶式運輸裝置的應用。
有了這個裝置就能夠透過履帶將貨車上的貨物直接匯入汽車貨鬥內,非常的方面。
到了皇城他們就需要慢慢的將米袋子抗揍,李淵直接派出了金吾衛等一眾將士,用人海戰術來完成搬運。
到了晚上汽車則是開出了城外直接去武家的工坊連夜裝貨。
汽車上有三名司機,都是來回倒著開車。
裝貨的時候他們就能休息一下,來回都不走空車是商隊運輸基本,這一趟運輸糧食再將唐國的工坊產品運輸回幽州等於是唐國出錢負責了這批產品的運費。
幽州的商人全都要精打細算。
兩天後,三十輛汽車離開長安,沒有多逗留。
有了糧食,李淵睡眠質量都提升了。
沒等多久兵部將派往朔方計程車兵情況作了彙報後就將士兵們調走。
李元吉早就得到了訊息,五萬士兵雖然人少了點單總比沒有強。
有了兵馬下一步就是要將這些人轉化成他這個齊王的手下。
崔浩對李元吉是非常佩服的,就這樣五萬士兵就來了,如果薛延陀部真的會來威脅朔方安全,到時候就可能有更多計程車兵過來駐防。
朔方的實力變強了。
李元吉每天都在練兵可是心裡想的事情非常多,比如對五萬士兵的規劃。
他現在可沒有錢財去購置更多的戰馬,除非是找薛延陀部繼續開戰。
襲擊一次能夠成功,第二次就未必可以。
想要出戰還要派遣探子去重新探查訊息,獲取薛延陀部落的位置,想要按照之前獲取的訊息執行是肯定不行的。
他們都非常警覺,失敗一次後會加強防範,在此一次偷襲是不可取的。
現在他們勢弱,或許可以考慮藉助瓦崗兵馬之手來進行合作,畢竟薛延陀部與瓦崗商隊是結了仇怨的。
再有就是李世民的野心和能力。
對他來說李家的兄弟就沒有適合進行合作的,全都是將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的人物,一個不留心恐怕就會吃虧,被算計。
李元吉很清楚他自己的定位,眼下就是積攢實力的時候一切事情只需要低調。
崔浩對朔方的發展還是非常看好的,別看是邊關城市可沒有說不能發展。
比如對城郊區域擴張勢力範圍。
李元吉的兵馬不會動用可崔浩可以將工坊建設在周邊地方,利用當地的人口做工,路途上會遠一些可同樣成本也能夠降下很多,足夠彌補來往之間的運輸費用。
崔浩的發展思路說給李元吉後馬上就得到認可。
將從薛延陀部獲得物資全都換成了錢財用來發展工坊,崔浩繼續擴充衛生紙等代購工坊。